- 基本解释
指顺渚而飞的鸿雁。语出《诗·豳风·九罭》:“鸿飞遵渚”。 唐 上官仪 《奉和颍川公秋夜》:“涸浦落遵鸿,长飆送巢燕。”
- 基本含义
- 遵守规则,遵循正道
- 详细解释
- 遵鸿是由“遵”和“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遵守规则,遵循正道。它形象地比喻人们应该遵守社会道德、法律法规,不做违背伦理的事情。
- 使用场景
- 遵鸿常用于教育、道德等方面的场景,强调人们应该遵守规则,遵循正道。可以用于教育孩子要遵守学校纪律,遵循道德规范,也可以用于提醒社会中的人们要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的事情。
- 故事起源
- 遵鸿的故事起源于东汉末年,当时有一位叫鸿渐的人,他非常尊重孔子的道德观念,遵守礼法,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情。后来,他成为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被人们称为“遵鸿”,以示对他遵守道德的敬意。
- 词语结构
- 成语遵鸿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遵”和“鸿”。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遵鸿守纪,不作弊。2. 做人要遵鸿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遵鸿。可以想象一只大雁在飞行中遵循着一条规则,不偏离正道,这样就能够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道德、法律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加深对于遵守规则、遵循正道的认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遵鸿守纪,不作弊。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遵鸿守法,不参与违法活动。3. 高中生:做人要遵鸿守法,不做违背伦理的事情。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遵鸿守纪,不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