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犹叨承,忝受。 宋 范仲淹 《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状》:“右臣叨膺圣寄,充前件职任,即日沿边巡按。” 宋 王明清 《挥麈后录馀话》卷一:“窃伏惟念一介微臣,粤自布衣,叨膺识擢,凡所蒙被,度越伦辈。”
- 基本含义
- 指受人表彰、称赞。
- 详细解释
- 叨膺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叨”和“膺”两个字组成。其中,“叨”表示接受、领受,“膺”表示胸部,引申为心中接受、接受表彰。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受到他人的赞扬、称赞或表彰。
- 使用场景
- 叨膺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受到别人的表扬或赞赏,表示对他人的肯定和感激之情。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比如工作中得到领导的表扬、学习中得到老师的称赞、比赛中获得奖项等等。
- 故事起源
- 叨膺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中。当时,齐襄公问孔子:“君子之于朝也,叨膺若是何如?”孔子回答说:“君子叨膺,小人拾遗。”这个对话中,孔子用“叨膺”来形容君子受到朝廷的表彰和尊重,表达了君子应该受到朝廷的赏识和重视。
- 词语结构
- 叨膺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叨”是动词,“膺”是名词。整个成语的结构比较简单,易于理解和记忆。
- 例句
- 1.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受到了领导的叨膺。2. 她在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叨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和赞扬,感受到叨膺的喜悦和荣耀。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叨膺相关的成语,比如“叨陪末座”、“叨位让贤”等等,来扩大对这个主题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班级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受到了同学们的叨膺。2. 初中生:我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受到了老师的叨膺。3. 高中生:我在科学研究中有了一些突破,受到了导师的叨膺。4. 大学生:我在实习期间表现出色,受到了公司领导的叨膺。5. 成年人:我在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同事们的叨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