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顶礼的词语解释
顶礼的意思
拼音:dǐng lǐ    注音:ㄉㄧㄥˇ ㄌㄧˇ
使用场景
顶礼一词常用于描述对长辈、师长、领导或具有崇高地位的人表示敬意。在正式场合,如会议、庆典或重要的仪式上,人们会以顶礼的方式向重要人物致敬。此外,顶礼也可以用于形容对某人的某种行为或成就表示极高的赞扬和敬意。
例句
1.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齐声鞠躬顶礼,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2. 领导来到现场,工作人员纷纷行礼顶礼,表示对领导的敬意。
基本含义
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高敬意,用最恭敬的方式向对方致敬。
基本解释

[释义]
(名)跪下。两手伏在地上,用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构成]
偏正式:顶(礼
[例句]
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崇敬;现多用于贬义)。(作定语)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礼仪和文化,了解不同场合下的行礼方式和礼仪要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生日的时候,我们会齐心协力,给老师顶礼,祝老师生日快乐。2. 初中生:在学校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都会整齐列队,向国旗顶礼,表示对国家的敬意。3. 高中生:参加高考之前,我们会向老师顶礼致谢,感谢老师的辛勤教导和付出。4. 大学生:毕业典礼上,我们会向学校校长顶礼,感谢学校的培养和教育。
故事起源
顶礼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宫廷礼仪。在古代,人们对皇帝或高官的敬意常常通过行礼的方式表达。顶礼作为一种特殊的行礼方式,是表示对皇帝或高官最高的敬意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顶礼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一个重要场合,向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行礼,用最恭敬的方式向对方表示敬意和敬仰。
词语结构
主体+动作+对象
详细解释

◎ 顶礼 dǐnglǐ
[shiko;buddhist salute of hending the head and kneeling in adoration] 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所尊敬的人的脚,是佛教徒最高的敬礼
顶礼膜拜
(1).双膝下跪,两手伏地,以头顶尊者之足,是佛教徒最崇敬的礼节。 北魏 昙鸾 《赞阿弥陀佛偈》:“法身光轮遍法界,照世盲冥故顶礼。” 唐 慧宣 《秋日游东山寺寻殊昙二法师》诗:“心欢即顶礼,道存仍目击。”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清河 君瑞 ( 张君瑞 ),不胜其喜,宝兽添香,稽首顶礼。”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善男信女们也个个‘合十赞叹,欢喜布施,顶礼而散’了。”
(2).敬礼,致敬。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三折:“如今百姓每听的 包待制 大人到 陈州 糶米去,那个不顶礼,都説俺有做主的来了。”《水浒传》第四二回:“ 宋江 在马上以手加额,望空顶礼,称谢神明庇祐之力,容日专当拜还心愿。”《西游记》第四十回:“ 行者 将菩萨降魔收怪的那一节,陈诉与他君臣听了,一个个顶礼不尽。”
(3).鞠躬。《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 邓九公 ﹞説罢,打了一躬。老爷顶礼相还。” 王镇 《枪》第三幕:“我地下同志--一中年和尚,站在禅祠门前的香案旁,守着缘簿时时向进香的人顶礼致意。”
(4).朝拜;瞻仰。《花月痕》第二回:“﹝ 心印 ﹞前年顶礼 五臺 后,将便道入都,官绅延主 汾神祠 。” 郁达夫 《雁荡山的秋月》:“呆立了一会,对这 雁荡山 中的秋月顶礼了十来分钟。” 徐迟 《井冈山记》:“而现在朝拜 罗霄山脉 ,顶礼 井冈山 这样的革命圣地,怎么也是驰车来去呢?”
(5).崇拜;敬佩。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假和尚》:“士大夫僉顶礼佩服,大众无不涕泣赞叹。”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以世俗之顶礼 严氏 ( 严復 )者多,故政客得利用其説以愚天下。”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三)》:“所以要顶礼 明 末的遗民,必须接受他的民族思想,这才可以心心相印。”

(0)
诗文中出现“顶礼”的诗词

楞严经偈

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

元明照生所,所立照性亡。

迷妄有虚空,依空立世界。

想澄成国士,知觉乃众生。

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

有漏微尘国,皆依空所生。

沤灭空本无,况复诸三有。

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

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

色想结成尘,精了不能彻。

如何不明彻,于是获圆通。

音声杂语言,但伊名句味。

一非含一切,云何获圆通。

香以合中知,离则元无有。

不恒其所觉,云何获圆通。

味性非本然,要以味时有。

其觉不恒一,云何获圆通。

触以所触明,无所不明触。

合离性非定,云何获圆通。

法称为内尘,凭尘如有所。

能所非遍涉,云何获圆通。

见性虽洞然,明前不明后。

四维亏一半,云何获圆通。

鼻息出入通,现前无交气。

支离匪涉入,云何获圆通。

舌非入无端,因味生觉了。

味亡了无有,云何获圆通。

身与所触同,如非圆觉观。

涯量不冥会,云何获圆通。

知根杂乱思,湛了终无见。

想念不可说,云何获圆通。

识见杂三和,话本称非相。

自体先无定,云何获圆通。

心闻洞十方,生于大因力。

初心不能入,云何获圆通。

鼻息本权机,祇令摄心住。

住成心所住,云何获圆通。

说法弄音文,开悟先成者。

名句非无漏,云何获圆通。

持犯但束身,非身无所束。

元非遍一切,云何获圆通。

神通本宿因,何关性分别。

念缘非离物,云何获圆通。

若以地性观,坚碍非通达。

有为非圣性,云何获圆通。

若以水性观,想念非真实。

如如非觉观,云何获圆通。

若以火性观,厌有非真离。

非初心方便,云何获圆通。

若以风性观,动寂非无对。

对非无上觉,云何获圆通。

若以空性观,昏钝先非觉。

无觉异菩提,云何获圆通。

若以识性观,观识非常住。

存心乃虚妄,云何获圆通。

诸行是无常,念性元生灭。

因果今殊感,云何获圆通。

我今白世尊,佛出婆娑界。

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

欲取三摩提,实以闻中入。

离苦得解脱,良哉观世音。

于恒沙劫中,入微尘佛国。

得大自在力,无畏施众生。

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

救世悉安宁,出世获常住。

我今启如来,如观音所说。

譬如人静居,十方俱击鼓。

十处一时闻,此则圆真实。

目非观障外,口鼻亦复然。

身以合方知,心念纷无绪。

隔垣听音响,遐迩俱可闻。

五根所不齐,是则通真实。

音声性动静,闻中为有无。

无声号无闻,非实闻无性。

声无既无灭,声有亦非生。

生灭二圆离,是则常真实。

纵令在梦想,不为不思无。

觉观出思惟,身心不能及。

今此娑婆国,声论得宣明。

众生迷本闻,循声故流转。

阿难纵强记,不免落邪思。

岂非随所沦,旋流获无妄。

阿难汝谛听,我承佛威力。

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

佛母真三昧,汝闻微尘佛。

一切秘密门,欲漏不先除。

畜闻成过误,将闻持佛佛。

何不自闻闻,闻非自然生。

因声有名字,旋闻与声脱。

能脱欲谁名,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脱,见闻如幻翳。

三界若空花,闻复翳根除。

尘消觉圆净,净极光通达。

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

犹如梦中事,尘登如在梦。

谁能留汝形,如世巧幻师。

幻作诸男女,虽见诸根动。

要以一机抽,息机归寂然。

诸幻成无性,六根亦如是。

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

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

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

馀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

大众及阿难,旋汝倒闻机。

反□□自性,性成无上道。

圆通实如是,此是微尘佛。

一路涅槃门,过去诸如来。

斯门已成就,现在诸菩萨。

今各入圆明,未来修学人。

当依如是法,我亦从中證。

非唯观世音,诚如佛世尊。

訋我诸方便,以救诸末劫。

求出世閒人,成就涅槃心。

观世音□□,自馀诸方便。

皆是佛威神,即事舍尘劳。

非是长修学,浅深同说法。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

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

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

圆通超馀者,真实心如是。

(0)

诗三百三首·其一五九

我见世间人,堂堂好仪相。

不报父母恩,方寸底模样。

欠负他人钱,蹄穿始惆怅。

个个惜妻儿,爷娘不供养。

兄弟似冤家,心中长怅怏。

忆昔少年时,求神愿成长。

今为不孝子,世间多此样。

买肉自家噇,抹觜道我畅。

自逞说喽啰,聪明无益当。

牛头努目瞋,出去始时向。

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

罗汉门前乞,趁却闲和尚。

不悟无为人,从来无相状。

封疏请名僧,䞋钱两三样。

云光好法师,安角在头上。

汝无平等心,圣贤俱不降。

凡圣皆混然,劝君休取相。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顶礼无所著,我师大法王。

(0)

阿育王寺舍利殿

我昔讽经大涅槃,悲涕震动惊人天。

津梁欲倦不得倦,说法示寂真能贤。

金刚体碎舍利出,化身为塔周大千。

惜哉争宝八国主,食嗔一念森戈鋋。

滔天业力极阿育,忏悔回向终洗湔。

役神渡海福震旦,光芒涌地生青莲。

我今来游育王寺,重逢龙藏惊前缘。

涂金构架庋舍利,殿中一塔光巍然。

后方横卧涅槃佛,广榻大被凝香烟。

支颐曲肘示安隐,眼光欲坠仍依连。

龛灯夜寂暂趺坐,静中至听奔雷泉。

尘劳八万四千劫,深恐扰佛清净眠。

山僧精诚贯智勇,开径营造空后前。

庄严华美相具足,孰云漏果成唐捐。

顶礼百拜者谁子,欲以肉眼窥牢坚。

非真非幻漫参想,谁知舍利在汝边。

(0)

出檀衣赞二首·其一

古佛身上衣,佛佛相付授。

慈母爱儿心,针针自成就。

是故吾双峰,自少至白首。

护惜如镜奁,一尘不敢受。

何以出檀名,此时无别虑。

如持油钵行,如蹑独木渡。

永怀毗尼藏,一旦成万古。

纷纷五群众,来观亦顶礼

平时放逸心,化作额间泚。

将见衣匣前,泚流似江水。

咨尔淮山神,守护当奉职。

无使尘涴侵,无使云润湿。

谛观不敢瞬,心折三叹息。

(0)

高旻寺

河干启梵域,塔影矗高旻。

两字腾鸿号,千秋焕宝文。

庄严开象设,清净悦声闻。

顶礼祝慈寿,都梁飏瑞芬。

(0)

花犯.日内瓦湖畔牡丹数株,看花已二度,为题此阕

炫芳丛,鞓红欧碧,年华又如此。

玄都观里,谁省识重来,赢得憔悴。

已谙世态浮云味,吟怀懒料理。

算也似、粉樱三见,归期犹未计。

风流弄绝塞胡妆,依然未减却、天姿名贵。

闲徙倚,问可是、洛阳迁地。

尽消受、蛮花顶礼,引十万、红云渡海水。

还怕说,宝栏春晚,宵来风雨洗。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