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马的前面。《礼记·曲礼上》:“僕执策立於马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2).戏曲术语。同“ 马后 ”相对。旧指演员通过减少唱词、念白和加快演唱速度以压缩演出时间。 汪曾祺 《云致秋行状》:“他好说话,后台嘱咐‘马前’,他就可以掐掉几句;‘马后’,他能在台上多绷一会。”
- 基本含义
- 指事物发展或行动的先后次序颠倒。
- 详细解释
- 成语“马前”源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原意是指马在车前,车在马后,表示事物的次序颠倒。在引申义中,用来形容事情的发展或行动的先后次序颠倒,通常表示不合逻辑或不符合常规的行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或某事的行为不合逻辑、不符合常规。也可用来形容某人的思维混乱或行动不合理。
- 故事起源
- 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楚汉相争的时候。项羽是楚军的将领,他希望与秦军作战。某天,项羽骑在马上,看到一辆车驶过,他突然想起自己的军队还没有准备好,于是他下令马前车后,车在马后。这个命令引起了士兵们的疑惑和困惑,因为马前车后是不合常规的。最终,项羽的军队被秦军打败,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马前”的来源。
- 词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没有固定的修饰词或状语。
- 例句
- 1. 他的行为真是马前车后,完全不合常理。2. 这个计划的安排太马前了,应该先做好准备再行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图像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项羽在马上,看到一辆车驶过,然后他下令让车在马后,形成了马前车后的场景。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马前”相关的成语,如“本末倒置”、“本末颠倒”。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总是马前车后,从来不按顺序做事。2. 初中生:老师的安排太马前了,我们应该先学习再做实验。3. 高中生:这篇文章的逻辑真是马前车后,完全不合理。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规划太马前了,应该先做市场调研再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