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灌输常常用于描述教育、宣传、广告等领域中的行为,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影响等方面。
- 例句
- 1.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灌输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2. 教师应该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灌输学生知识。3. 广告的目的就是通过不断灌输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 基本含义
- 通过不断灌输知识或观念来影响他人的思想或行为。
- 基本解释
[释义]
(1) (动)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分的地方。
(2) (动)输送(思想、知识等)。灌输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作谓语)
[构成]
并列式:灌+输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灌输相关的成语,如“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等,以加深对灌输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子来灌输我们正确的道德观念。2. 初中生:政府通过教育课程来灌输我们正确的历史观和国家观。3. 高中生:家长希望能够灌输给我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 故事起源
- 成语“灌输”最早出现在明代杨慎的《太学正音谱》中。杨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教育家和音律学家,他在书中提到了通过不断重复教导来达到教育目的的方法,这就是“灌输”一词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灌输”。可以想象一个水管将水不断地注入一个容器中,表示不断传递知识或观念的过程。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灌”是动词,表示倾注、注入;“输”是宾语,表示输送、传递。
- 详细解释
◎ 灌输 guànshū
(1) [irrigate]∶谓水流注输入;犹灌溉
这座水库灌输着一万亩田地
灌输药液
(2) [imbue with;inculate;indoctrine]∶输送(知识、思想等)
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老山界》
(1).谓水流注输入。《史记·秦始皇本纪》:“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宋 苏轼 《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今 西湖 水贯城以入于 清湖河 者,大小凡五道,皆自 清湖河 而下以北出 餘杭门 ,不復与城中 运河 相灌输。”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小秦淮录》:“冈峦回合,流泉灌输。”
(2).犹灌溉。 宋 王安石 《酬王濬贤良松泉·泉》诗:“山前灌输各自足,轆轤罢转井口閒。”
(3).流通。《史记·平準书》:“令远方各以其物贵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 宋 叶适 《朝请大夫直龙图阁致仕沉公墓志铭》:“心为范防,物为经制,脉理灌输,而不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 清 方苞 《<周官集注>序》:“然后知其首尾皆备而脉络自相灌输,故叹其徧布而周密也。”
(4).犹输送,传授。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你们对学生们灌输爱国思想,这也是拿起了武器。”
- 近义词
贯注、灌注、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