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自足;自快。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清 方苞 《汉高帝论》:“至於 秦 则用天下以恣睢而专务自慊於上。”
- 基本含义
- 自我安慰、自我满足。
- 详细解释
- 自慊是一个由“自”和“慊”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自慊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表现或成就感到满意,自我安慰。它强调的是个人的内心感受和满足,与外界的评价无关。
- 使用场景
- 自慊通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对自己的努力或成绩感到满意,但又不愿意与他人炫耀或自夸。它可以用来表达谦虚、内敛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劝告他人不要过于自负或自满。
- 故事起源
- 关于自慊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在古代的文献中,有一则有关自慊的寓言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名叫孟嘉的学者,他非常聪明,但他从不向他人炫耀或自夸。有一天,孟嘉的朋友问他为什么从不对自己的才华感到自豪,孟嘉回答说:“我对自己的才华感到满意,但我不会自夸,因为我知道自满会让我停止进步。”这个故事传承下来,成为了自慊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
- 词语结构
- 自慊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自”是副词,表示自己;“慊”是形容词,表示满意、满足。
- 例句
- 1. 他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慊,但从不张扬。2. 老师对学生的进步感到非常自慊。3. 他虽然很有才华,但从不自慊自满。
- 记忆技巧
- 记忆自慊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 将“自”字与“自己”联系起来,表示自我。2. “慊”字可以与“满意”联系起来,表示满足。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自慊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自慊相关的成语,例如“自得其乐”、“自鸣得意”等,以扩展自己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自己的画画技巧感到自慊。2. 初中生:他对自己在数学竞赛中的表现感到自慊。3. 高中生:她对自己的成绩感到自慊,但仍然努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