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博赡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学识渊博、见识广阔,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领域的知识或者某个事物的内涵丰富。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才华和胸怀。
- 例句
- 1. 他的知识面非常博赡,可以从历史到科学,无所不知。2.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博赡,涉及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3. 他的博赡才华使他在学术界有了很高的声望。
- 基本含义
- 指知识广博、才华出众,能够兼容并蓄、包容万象。
- 基本解释
渊博;丰富。《宋书·范晔传》:“ 班氏 最有高名……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必愧也。”《南史·刘勔传》:“辞章博赡,玄黄成采。”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著书之难》:“ 程文简 著《演繁露》初成, 高文虎 炳如 尝假观,称其博赡。”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 魏伯阳 ﹞通贯诗律,文词博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李氏 之《南北史钞》与后之 沉炳震 《新旧唐书合钞》,皆博赡过人。”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讲座、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博赡才华。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知识面真博赡,我好羡慕。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个博赡的人,掌握各个领域的知识。3. 高中生:他的博赡才华使他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4. 大学生:我想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博赡能力,为将来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位宰相季孙氏的家族。季孙氏的家族世代以来都以博学多才、广泛收集各地珍贵文物而著称。后来,季孙氏的后代季氏更是将这种博学的传统发扬光大,成为学问渊博的代名词。因此,人们将这种学问渊博、才华出众的特质称为“博赡”。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博赡”分解为“博”和“赡”,然后分别联想到“广博的学问”和“滋养的养育”,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形容词+形容词
- 详细解释
- 博赡是由“博”和“赡”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博指广博、丰富,赡指养育、滋养。博赡形容一个人的学问广博,才华出众,不仅知识丰富,而且能够包容各种观点,兼容并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