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尺牍的词语解释
尺牍的意思
拼音:chǐ dú    注音:ㄔㄧˇ ㄉㄨˊ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古代用约长一尺的木简写信,后称书信为“尺牍”。
[构成]
偏正式:尺(牍

近义词

函牍、尺简、尺书、文书、文牍、信札、尺素、书翰、书信、翰札、简牍、信件、竹简、书牍、书函、书柬、书札、函件

英文翻译

1.(书信写法示范) a model of epistolary art

详细解释

◎ 尺牍 chǐdú
[correspondence (of an eminent writer)] 长一尺的木简;信札
与人尺牍,主皆臧去以为荣。——《汉书·陈遵传》
寄长怀于尺牍。——杜笃《吊比干文》
(1).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及寝病,帝驛马令作草书尺牘十首。” 李贤 注:“《説文》云:‘牘,书版也。’盖长一尺,因取名焉。”《三国志·魏志·胡昭传》:“ 胡昭 善史书,与 钟繇 、 邯郸淳 、 卫顗 、 韦诞 并有名,尺牘之迹,动见楷模。”《文选·谢瞻<王抚军庾西阳集别作>诗》:“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牘。” 李周翰 注:“言一尺之版,不可尽其情也。” 明 徐渭 《会稽县志诸论·山川论》:“一圣君、一贤相,书天下九之一之山川,不满一尺牘;今志 会稽 者,书天下千之一之山川,乃累数十纸而未终。”
(2).信札,书信。《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论》:“ 緹縈 通尺牘,父得以后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 禰衡 代书,亲疏得宜:斯又尺牘之偏才也。” 唐 欧阳詹 《送张尚书书》:“以尚书山容海纳,则自断於胸襟矣,岂在攸攸八行尺牘进退於人乎?”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七:“尝有应制科人 成鋭 ,集诗三篇,国子博士 侯君 以献於 随 , 随 览之,乃亲笔尺牘答 侯君 。”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有由下告上之词,则为奏疏;有同辈相告之词,则为书启尺牘。”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看 郑板桥 《道情》一遍,谈幽默十天,买 袁中郎 尺牍半本,作小品一卷。”
(3).文辞。《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少俊爽,有孝行,家贫好学,善尺牘,工草隶。”《资治通鉴·汉灵帝熹平六年》:“帝好文学,自造《皇羲篇》五十章,因引诸生能为文赋者并待制 鸿都门 下,后诸为尺牘及工书鸟篆者,皆加引召。” 金 元好问 《中州集·刘勋》:“ 少宣 长於尺牘,落笔皆有可观。”
(4).指墨迹,字迹。《新唐书·儒学传上·欧阳询》:“ 询 初效 王羲之 书,后险劲过之,因自名其体。尺牘所传,人以为法。”

基本含义
指书信、文书。
使用场景
尺牍一词常用于形容文书繁多、琐碎繁琐的情况,特别是在办公场景中。可以用来形容文件堆积如山、繁琐的文书工作等。
故事起源
尺牍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书写文书常常使用木牍作为书写工具,因此尺牍成为了文书的代名词。而尺牍这个成语则是在古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中逐渐流传开来的。
词语结构
尺牍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1. 公司的行政工作繁忙,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尺牍。2. 这份文件太多了,我已经被这些尺牍弄得头疼了。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文书”、“文件”相关的场景进行联想,比如想象自己面对一堆堆的文件、纸张,来帮助记忆尺牍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文书、文件相关的成语,如“纸上谈兵”、“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了好多尺牍给我们,让我们写作业。2. 初中生:我每天都要写好几封尺牍给老师,请假、请缺席都要写。3. 高中生:升学申请的尺牍真的太多了,需要准备很多材料。4. 大学生:写论文的时候,需要查阅大量的尺牍资料。5. 成年人:工作中处理尺牍成了家常便饭,每天都要处理大量的文件。
(0)
诗文中出现“尺牍”的诗词

赠郑曼季诗四首.南衡

南衡惟岳,峻极昊苍。瞻彼江湘,惟水泱泱。

清和有合,俊乂以藏。天保定尔,茂以琼光。

景秀濛汜,颖逸扶桑。我之怀矣,休音峻扬。

穆穆休音,有来肃雍。沈波涌奥,渊芳馥风。

傃虚养恬,照日遗踪。考槃遵渚,思乐潜龙。

我之怀矣,寘尔华宫。和璧在山,荆林玉润。

之子于潜,清辉远振。克称輶德,作宝有晋。

和声在林,羽仪未变。我之怀矣,有客来信。

风云有作,应通山渊。清琴启弹,宫商乘弦。

类族知感,有命自天。夷叔希世,犹谓比肩。

矧我与子,姤会斯年。我之怀居,其好缠绵。

古人有言,诗以宣心。我之怀矣,在彼北林。

北林何有,于焕斯文。琼瑰非宝,尺牍成珍。

丰华非妙,得意惟神。河鲂登俎,遭逢清川。

(0)

上韦左相二十韵

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

八荒开寿域,一气转洪钧。

霖雨思贤佐,丹青忆老臣。

应图求骏马,惊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浊,调和鼎鼐新。

韦贤初相汉,范叔已归秦。

盛业今如此,传经固绝伦。

豫樟深出地,沧海阔无津。

北斗司喉舌,东方领搢绅。

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独步才超古,馀波德照邻。

聪明过管辂,尺牍倒陈遵。

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

庙堂知至理,风俗尽还淳。

才杰俱登用,愚蒙但隐沦。

长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频。

回首驱流俗,生涯似众人。

巫咸不可问,邹鲁莫容身。

感激时将晚,苍茫兴有神。

为公歌此曲,涕泪在衣巾。

(0)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郑驿骑翩翩,丘门子弟贤。

文翁开学日,正礼骋途年。

骏骨黄金买,英髦绛帐延。

趋风皆蹀足,侍坐各差肩。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凤攒题字扇,鱼落讲经筵。

盛气河包济,贞姿岳柱天。

皋夔当五百,邹鲁重三千。

科斗翻腾取,关雎教授先。

篆垂朝露滴,诗缀夜珠联。

逸礼多心匠,焚书旧口传。

陈遵修尺牍,阮瑀让飞笺。

中的颜初启,抽毫踵未旋。

森罗万木合,属对百花全。

词海跳波涌,文星拂坐悬。

戴冯遥避席,祖逖后施鞭。

西蜀凌云赋,东阳咏月篇。

劲芟鳌足断,精贯虱心穿。

浩汗神弥王,鹞飏兴欲仙。

冰壶通皓雪,绮树眇晴烟。

驱驾雷霆走,铺陈锦绣鲜。

清机登穾奥,流韵溢山川。

墨客膺潜服,谈宾膝误前。

张鳞定摧败,折角反矜怜。

句句推琼玉,声声播管弦。

纤新撩造化,澒洞斡陶甄。

卫磬琤鍧极,齐竽僭滥偏。

空虚惭炙輠,点窜许怀铅。

惫色秋来草,哀吟雨后蝉。

自伤魂惨沮,何暇思幽玄。

喜到樽罍侧,愁亲几案边。

菁华知竭矣,肺腑尚求旃。

抵滞浑成醉,徘徊转慕膻。

老叹才渐少,闲苦病相煎。

瓦砾难追琢,刍荛分弃捐。

漫劳成恳恳,那得美娟娟。

拙劣仍非速,迂愚且异专。

移时停笔砚,挥景乏戈鋋。

仪舌忻犹在,舒帷誓不褰。

会将连献楚,深耻谬游燕。

蒲有临书叶,韦充读易编。

沙须披见宝,经拟带耕田。

入雾长期闰,持朱本望研。

轮辕呈曲直,凿枘取方圆。

呼吸宁徒尔,沾濡岂浪然。

过箫资响亮,随水涨沦涟。

惜日看圭短,偷光恨壁坚。

勤勤彫朽木,细细导蒙泉。

传癖今应甚,头风昨已痊。

丹青公旧物,一为变蚩妍。

(0)

王抚军庾西阳集别时为豫章太守庾被徵还东诗

祗召旋北京,守官反南服。

方舟析旧知,对筵旷明牧。

举觞矜饮饯,指途念出宿。

来晨无定端,别晷有成速。

颓阳照通津,夕阴暧平陆。

榜人理行舻,輶轩命归仆。

分手东城闉,发棹西江隩。

离会虽相杂,逝川岂往复。

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牍

(0)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

风雨夜寒新,空斋感慨频。

诗书穷不放,灯火静相亲。

眺听时怀土,低摧动畏人。

漫书成咄咄,远吠厌狺狺。

念昔罹忧患,唯君共苦辛。

漂流数千里,会合十馀旬。

各闵伤弓翼,聊同煦沫鳞。

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

隔绝今一水,暌离将再春。

喜篇数为贶,尺牍亦相珍。

倚伏时难定,屯亨理亦循。

剑埋犹有气,蠖屈尚能伸。

邦国方登俊,江湖且放神。

不忧知在命,任重莫如身。

白首襟期远,青云志业均。

陶然任元化,慎勿损天真。

(0)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唐文凤 曾习经 陈繗 陆仁 徐钧 陈藻 吴泳 萧立之 罗玘 罗钦顺 刘诜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