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青苗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刚刚崭露头角、初露锋芒的事物或人才,也可以用来形容新兴的行业或领域。
- 例句
- 1.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正在创办一家新公司,他的事业正如青苗般蓬勃发展。2. 这位青年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了出色的实力,他是一株青苗。3. 这个新兴行业正在迅速发展,它是经济的青苗。
- 基本含义
- 青苗是指刚刚长出的幼苗,比喻初生的力量或新兴的事物。
- 基本解释
◎ 青苗 qīngmiáo
[young crops] 处于生命、发育、生长的最初或相对较早阶段的没有成熟的庄稼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青苗相关的成语,如青出于蓝、青黄不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春天来了,地里的青苗开始长出来了。2. 初中生:这个学校重视培养青苗,每年都会选拔优秀的学生参加各种比赛。3. 高中生:这个新兴行业的发展速度很快,它是经济的青苗。4.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我们应该积极投身社会,成为社会的青苗。5. 成年人:这位年轻的企业家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他的事业培养成了一株青苗。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当时晋国国君昭公想要对抗强大的齐国,但晋国实力相对较弱。昭公聘请了一位名叫乐羊子的农夫,希望他能够帮助晋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乐羊子在春天种下了许多青苗,他告诉昭公:“青苗之未秀,将发于斯。”意思是说青苗虽然还没有长出来,但它们即将发芽生长,就像晋国的人才一样。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初生的力量或新兴的事物。
- 英文翻译
1.young crops; green shoots of grains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青苗”与新生力量或新兴事物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片青翠的田地中,刚刚长出的嫩绿的幼苗,代表着初生的力量和新兴的事物。
- 词语结构
- 主语+青苗+之+未+秀,将+发于斯。
- 详细解释
(1).青色的禾苗。 南朝 齐 谢朓 《赋贫民田》:“旧埒新塍分,青苗白水映。” 唐 戴叔伦 《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餘枯茎。”《儿女英雄传》第九回:“我们作庄稼的,到了青苗在地的时候,那一夜不到地里守庄稼去?”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四:“‘青苗呢?’ 刘胜 问他。‘青苗随地走。地给谁家,青苗归谁家。’ 萧队长 说。”
(2).见“ 青苗法 ”。
(3).见“ 青苗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