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1).植笔。谓执笔为文。 宋 王操 《上李昉相公》诗:“卓笔玉堂寒漏逈,捲帘池舘水禽飞。” 清 曹寅 《送施浔江方伯之任湖南》诗:“三年卓笔赋 黄楼 ,期建高牙过 石头 。”
(2).植立的笔。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西洋画》:“西洋所製玻瓈等器,多奇巧,曾见其所画人物,视之初不辨头目手足,以镜照之,即眉目宛然姣好。镜鋭而长,如卓笔之形。”
(3).停笔、搁笔。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王文正 曾作参政;秉笔至 淑妃 为皇太妃,卓笔曰:‘适来不闻此语。’”
- 基本含义
- 指文笔出众、写作卓越。
- 详细解释
- 卓笔是由“卓”和“笔”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卓”意为出众、杰出,“笔”指写作、书法。合在一起,表示文笔非常出众,写作技巧卓越。
- 使用场景
- 卓笔常用来表扬一个人的文笔非常好,写作水平出众。可以用于形容作家、诗人、书法家等具有卓越才华的人。
- 故事起源
- 卓笔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才子。相传,南朝宋时期,有一位名叫谢灵运的文学家,他的文笔非常出众,被誉为“卓笔”。谢灵运的文章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精湛的写作技巧而闻名于世,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 词语结构
- 成语“卓笔”的结构为形容词+名词。
- 例句
- 1. 他的文章真是卓笔,字字珠玑。2. 这位年轻作家的卓笔已经引起了文坛的关注。3. 她的书法真是卓笔,每一个字都像是艺术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卓笔”想象成一支特别出众的笔,它的笔尖非常锋利,写出来的字都非常漂亮,象征着卓越的文笔。
- 延伸学习
- 学习卓笔这个成语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写作、文学相关的成语,如“文采飞扬”、“千言万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批改卓笔让我受益匪浅。2. 初中生:他的作文真是卓笔,写得非常好。3. 高中生:这位作家的卓笔引领了现代文学的发展。4. 大学生:他的卓笔为他赢得了许多文学奖项。5. 成年人:这位作家的卓笔给读者带来了很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