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晏子裘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舍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比如,一个人拥有了一份高薪工作,但却不愿意辞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就可以说他像晏子裘一样舍不得放弃已经得到的东西。
- 例句
- 1. 他像晏子裘一样,舍不得放弃他的工作。2. 她像晏子裘一样,宁愿留在不喜欢的城市也不愿意离开。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不愿意舍弃已经得到的东西。
- 基本解释
春秋 齐 相 晏婴 ,以节俭力行著称,着布衣鹿裘以朝。 孔子 弟子 有若 谓其衣一狐裘至三十年。后因以“晏子裘”为称人节俭的典故。亦谓处境困顿。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 任棠 水,仍传 晏子 裘。”亦省作“ 晏裘 ”。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旅馆夜忧 姜 被冷,暮江寒觉 晏 裘轻。” 明 邵璨 《香囊记·辞婚》:“乡书有雁, 晏 裘凋弊成长叹。”参阅《礼记·檀弓下》、《晏子春秋·杂下十二》。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晏子的故事,以及其他与舍不得放弃相关的成语,如“舍近求远”、“舍本逐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像晏子裘一样,不愿意放弃我最喜欢的玩具。2. 初中生:他像晏子裘一样,舍不得放弃他的学习成果。3. 高中生:她像晏子裘一样,宁愿放弃出国留学的机会也不愿离开家人。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晏子。晏子是齐国的一位贵族,以聪明才智而闻名。他对裘皮的故事被后人传颂,并形成了这个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晏子裘的故事和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晏子在宴会上舍不得放弃裘皮的情景,可以帮助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晏子裘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晏子”和“裘”两个词组成。
- 详细解释
- 晏子是战国时期的晏子,他是齐国的一位贵族,以聪明才智而闻名。传说有一次,晏子参加齐国的宴会,宴会上有人向晏子展示了一件非常昂贵的裘皮。晏子对裘皮非常喜爱,但他在宴会结束后没有选择带走它,而是留在了宴会的地方。这个故事中的晏子裘就成了舍得舍弃已经得到的东西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