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讼牒一词多用于法律、司法领域,形容诉讼过程中提供的证据文件。也可用于其他场合,比如形容某个事件的证据确凿、无法推翻。
- 例句
- 1. 在法庭上,律师提交了大量的讼牒,以证明被告的罪行。2. 这份讼牒是我们胜诉的有力证据。
- 基本含义
- 指作为诉讼的证据而提供的文件。
- 基本解释
诉状。 宋 韩琦 《答孙植太博后园宴射》诗:“铃索声沉讼牒稀,优游大司养疎拙。” 元 张养浩 《牧民忠告·弭讼》:“起讼有原,书讼牒者是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倪幼蓉》:“讼牒朝投,判牘夕下,署无留案,狱无滞囚。”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法律、司法相关的成语,如“诉讼缠身”、“罪魁祸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在课堂上举手提问,这是我的讼牒。2. 初中生:我拍了照片作为证据,这是我的讼牒。3. 高中生:我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准备在辩论赛上使用作为讼牒。4. 大学生:我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报告,作为我的讼牒,以证明我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汉书·王莽传》中有一则故事。王莽在位时,曾经利用政治手段篡夺了汉朝的皇位。当时有人起兵反抗,于是王莽下令将反抗者的讼牒全部销毁,以防他们提供证据。这个故事成为了“讼牒”一词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讼牒的发音“sòng dié”与“送咽”进行联想,想象在诉讼过程中,将证据送进对方的喉咙,以达到讼牒的目的。
- 词语结构
- 讼牒是一个名词性成语,没有固定的搭配结构。
- 详细解释
- 讼牒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讼”和“牒”。讼指的是诉讼、争议,牒指的是文书、公文。讼牒原指的是诉讼中提供的证据文件,后来引申为指作为证据或依据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