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本指以钩镰贴地割草,引申为铲除;删除。《新唐书·吴兢传》:“子弟,国之根源,可使枯竭哉!皇家枝干,夷芟略尽。” 宋 欧阳修 《圣俞会饮》诗:“遗编最爱 孙武 説,往往 曹 杜 遭夷芟。”
- 基本含义
- 指割除罪恶、邪恶之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 夷芟是由“夷”和“芟”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夷”指的是割除、消除,“芟”指的是刻割、割除。夷芟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割除罪恶、邪恶之人或事物,使之不再存在。
- 使用场景
- 夷芟常常用来形容清除害群之马、铲除恶势力等。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夷芟来形容铲除坏习惯、消除不良影响等。
- 故事起源
- 夷芟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平准书》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庄公得到了一把夷芟,他决定用夷芟来割除国内的罪恶之人。最终,齐庄公通过夷芟的力量,成功清除了国内的害群之马,使得国家变得安定繁荣。
- 词语结构
- 夷芟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用夷芟的手段铲除了公司内部的贪腐分子。2. 这场行动旨在夷芟恶势力,保护人民的安全和利益。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夷芟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手持夷芟,割除罪恶、邪恶之人或事物的形象,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夷芟相关的成语,如夷然、扫除、铲除等,以扩展对夷芟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夷芟坏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 初中生:我们要夷芟校园暴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3. 高中生:社会需要夷芟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4. 大学生:我们要夷芟不良信息,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