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9日(农历四月初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二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取问的词语解释
取问的意思
拼音:qǔ wèn    注音:ㄑㄩˇ ㄨㄣˋ
基本解释

(1).犹审问。《水浒传》第十四回:“ 雷横 道:‘我们且押这廝去 晁保正 庄上,讨些点心吃了,却解去县里取问。’”
(2).犹询问。《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汪秀才 取问僧人,僧人道:‘此处山灵妬人来游,每将渡,便有恶风浊浪阻人。’”

基本含义
取得答案或解决问题。
详细解释
取问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取字表示获取,问字表示询问。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通过提问或探究来获取答案或解决问题的行为。它强调了主动学习和积极思考的重要性。
使用场景
取问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教育、学习和研究领域,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问题时主动去思考和寻找答案。它也可以用于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提问,积极参与讨论。
故事起源
取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传,有一位叫做孔子的古代哲学家,他非常重视教育和学问,强调学生应该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他一个问题,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学生:“你取问了吗?”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取问这个成语的来源。
词语结构
取问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取”和动词“问”组成。
例句
1. 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取问。2. 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多方面取问,不断探索解决的方法。
记忆技巧
为了记忆取问这个成语,你可以将“取”字想象成一个手在拿取东西的动作,将“问”字想象成一个人在提问的动作。通过形象化记忆,你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取问这个成语感兴趣,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你也可以研究其他与学习、思考和解决问题相关的成语,例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温故而知新”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取问,多问问题才能学到更多知识。2. 初中生: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善于取问,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3. 高中生:取问是学习的关键,通过提问和探究,我们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0)
诗文中出现“取问”的诗词

留别

欲去休云易,相思恐弗禁。

一床秋雨梦,千里暮云心。

每自悲行役,知谁识老吟。

西风闻过雁,记取问佳音。

(0)

南天竺三生石

疏竹雨添翠,远峰秋更青。

来寻石门涧,未识香材亭。

白日午不到,清斋人独醒。

葛洪有丹井,乞取问修龄。

(0)

夏日闲书墨君堂壁二首·其二

归来山中住,便作山中人。

冠带亦自闲,累月不著身。

散发层岩阿,濯足清涧滨。

石藓黏简册,松风堕衣巾。

乡里多旧游,不厌过从频。

山肴与野酿,待我如佳宾。

有召即走赴,爱其爱我真。

常恐礼数乖,取问吾交亲。

正此一夏乐,忽兹遘萧辰。

还愧拥千骑,又走西道尘。

(0)

祝英台近·其三烧香词

覆兰云,垂宝络。全护玉楼削。

姊妹双行,只合锁铜雀。

为伊猜遍芳年,笙簧筝柱,渐数到、月明圆却。

剪罗薄。齐著杏子单衫,两美尹邢若。

湖隔东西,记取问妆阁。

杜郎他日重寻,花时须早,莫惆怅、绿阴如幄。

(0)

洛阳春.柳絮

点点离魂如雨。轻狂随处。

天涯不识旧章台,更阻断、游人路。蓦地送将春去。

燕慵莺怃。飘飘闪闪去还来,拾取问、浑无语。

(0)

词变.归国遥·其三十二变霜天晓角

碧云暮。远天枫赤吹寒雨。

帽落白衣人醉,笑客嘲能赋。逸趣抒来谁与。

挹香迷雾。取问隔溪芳树。野色秋盈路。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