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耳门 ěrmén
(1) [antilobium]∶即耳屏。外耳孔前的小瓣
(2) [Erhmen]∶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当耳屏上切迹前方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中耳炎,眩晕等病症。直刺1—1.5寸
- 英文翻译
1.erh men; te 21
- 详细解释
(1).耳孔,外听道口。《楞严经》卷六:“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在,以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为第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相书云:‘耳门小者,其人富而恡。’”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五:“赶车的仍然央告他两人下车, 小喜 夺出鞭子照耳门打了他一鞭杆。赶车的用手去摸耳朵,第二下又打在他手上。”
(2).人体经穴名。属手少阳三焦经。位于耳前。见《针灸甲乙经》。
(3).正院或正房以及大门两旁的侧门。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房舍》:“凡有故作迂途以取别致者,必另开耳门一扇,以便家人之奔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二:“ 高贵 已拿灯笼引着 葛寰中 由轿厅上的耳门跨进客厅。”
- 基本含义
- 耳朵,指听觉。
- 使用场景
- 耳门常常用于描述人们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可以用于形容人的听力好或者对声音敏感。同时,也可以用于表示人们对消息、意见、建议等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 故事起源
- 成语“耳门”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大东》中,原文为“大东有狐,绥其耳门。”意思是大东有只狐狸,梳理它的耳朵。后来,这个成语被引申为表示听觉的耳朵。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为“耳门”,没有其他修饰词。
- 例句
- 1. 他的耳门真好,能听到很远的声音。2. 她的耳门非常灵敏,能够准确地听出别人的心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耳朵与门相连。想象自己的耳朵是一个门户,可以打开来接收各种声音。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耳门相关的成语,如“耳濡目染”、“耳闻目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有两个耳门,可以听到老师的话。2. 小学生:她的耳门真好,能听到远处的音乐声。3. 初中生:他的耳门非常敏感,能够听出别人的情绪变化。4. 高中生:通过耳门,我们可以感知到世界的声音和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