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痛哭颠蹶。《陈书·孝行传·谢贞》:“年十四,丁父艰,号顿於地,絶而復苏者数矣。”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如佛灭度,比丘众躃踊哭泣,皆若不自胜者,虽飞鸟走兽之属,亦作号顿之状。”
- 基本含义
- 号令鼓舞士气。
- 详细解释
- 号顿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号”表示号令,指命令或指示;“顿”表示鼓舞,指振奋或激励。号顿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号令来鼓舞士气,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动力。
- 使用场景
- 号顿常用于形容领导者或指挥者通过号令和激励来鼓舞士气,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它可以用来形容军事、体育、教育等各个领域中的领导者或教练员激励士气,调动团队或队伍的力量。
- 故事起源
- 号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五年》中,故事背景是战国时期的齐国。当时,齐国的国君哀公准备出兵攻打鲁国,但齐军士气低落,没有战斗的意愿。哀公找到齐国的名将孙武,请他出谋划策。孙武通过一系列的号令和激励,鼓舞了齐军的士气,最终取得了胜利。这个故事成为了号顿这个成语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号顿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号”是动词,表示号令;“顿”是宾语,表示鼓舞。
- 例句
- 1. 教练员通过号顿,激励队员们全力以赴,最终赢得了比赛。2. 领导者要善于运用号顿,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号”字和“顿”字的发音与它们的含义联系起来记忆。例如,“号”可以与号令、指示联系,而“顿”可以与鼓舞、激励联系。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激励、鼓舞相关的成语,如“振奋人心”、“鞭策”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通过号顿,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班主任通过号顿,鼓舞我们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3. 高中生:教练通过号顿,激励我们在比赛中拼尽全力,争取胜利。4. 大学生:导师通过号顿,激发我们的研究热情,推动科研工作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