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诛杀。 汉 蔡邕 《朱公叔谥议》:“爰牧 冀州 ,时值凶荒,劳心苦思,勤恤度事,诛毙贪暴,纠戢贵党。”《汉书·叙传下》:“六国诛毙,适 齐 亡祀。”《后汉书·皇后纪下·灵帝宋皇后》:“ 勃海王 悝 既已自贬,又受诛毙。”
- 基本含义
- 指处死、杀害。
- 详细解释
- 诛毙是一个四字成语,由“诛”和“毙”两个字组成。诛指的是惩罚、处死,毙指的是杀害、结束。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对罪犯、反叛者等进行极端处罚,以示警戒。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罪大恶极的人进行极端惩罚,或者形容对某个困扰、问题等进行极端解决的情况。
- 故事起源
- 关于诛毙的故事较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一段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了残酷的手段,大量施行诛毙,以恐吓人民。这段历史事件使得诛毙成为了一个具有负面含义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诛毙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诛”为动词,表示处死、惩罚;“毙”为动词,表示杀害、结束。
- 例句
- 1. 这个恶人罪大恶极,应该诛毙以儆效尤。2. 这个恶势力已经扩张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必须采取严厉措施诛毙。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诛毙”这个成语与“处死”、“杀害”等含义相关的词语联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构建故事情节,将秦始皇的统治时期与诛毙联系起来,以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以及秦朝的法律制度和统治手段等相关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坏人被警察叔叔诛毙了。2. 初中生:历史上有很多反叛者被朝廷诛毙。3. 高中生:在某些国家,犯罪分子可能会被判处诛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