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7日(农历三月三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日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在线汉语词典 > 讨贰的词语解释
讨贰的意思
拼音:tǎo èr    注音:ㄊㄠˇ ㄦˋ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为了争取上级的赏识,不择手段地去巴结和讨好。它可以用于讽刺那些虚伪、奉承的人,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利用奉承手段来谋取利益的人。
例句
1. 这个人只会讨贰,没有真本事。2. 她为了得到晋升,不惜讨贰巴结领导。
基本含义
指以讨好、奉承的方式去迎合上级或权贵,谄媚巴结。
基本解释

征讨怀异心的叛逆者。《晋书·刘超传》:“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 超 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跡与帝手笔相类,乃絶不与人交书。” 宋 胡宿 《宋故奉直郎守侍御史王公墓志铭》:“且治兵有国常事,脱吾边鄙讨贰,庸可间乎?”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权谋、奉承相关的成语,如“拍马屁”、“巴结”、“趋炎附势”等,以丰富对权谋和奉承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讨贰,所以老师喜欢他。2. 初中生:班上有些同学为了取悦老师,经常讨贰。3. 高中生:有些同学为了争取高分,不择手段地讨贰。4. 大学生:他们为了得到导师的赏识,不断讨贰巴结。希望这份关于“讨贰”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
故事起源
讨贰一词最早见于清代文人张岱的《鹤林玉露》:“讨贰之臣,匪可言也。”这句话意味着讨好权贵的官员是不值得称赞的。从此,这个成语逐渐流传开来。
记忆技巧
可以将“讨贰”与“奉承”联系起来,两个词的发音相似。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拍马屁,讨好上级或权贵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词语结构
动词+名词。其中,“讨”是动词,表示讨好、奉承;“贰”是名词,表示上级领导或权贵。
详细解释
讨贰一词源于古代官员中的一种陋习。在古代,官员们常常以贿赂、奉承等手段来取得上级的青睐和支持。其中,“贰”指的是官员的上级领导,也可以理解为权贵。因此,“讨贰”就是指奉承上级或权贵,以图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恩宠。
(0)
诗文中出现“讨贰”的诗词

寿四川制置李侍郎

崧高二王德,丰水数世仁。

一心千古脉,一气三才根。

人言通德门,封培知几春。

陵州不尽用,雍国非全神。

厥美钟在季,鲁殿岿然存。

谁知中兴主,流泽被子孙。

是用遗一老,为社稷万人。

三朝典刑旧,四海观听新。

自公镇西南,威声憺胡虏。

弃地遄归疆,馀民亦安土。

便当度双剑,建大将旗鼓。

进贤黜不衷,讨贰诛失伍。

增屯御骄卒,募耕实边圄。

堂堂当道卧,一勇销百侮。

愿公排群议,释我分外虑。

上流屹长城,却归辅明主。

(0)

信宿姚江舟中偶作三哀诗

天上客星人经师,湖学风规差似之。

冷官蒿目际阳九,赤手安得匡危时。

恢复人心第一檄,传者窃笑闻者嘻。

岂知天地遽崩裂,竟坐此故成陵夷。

乃信岩彊在方寸,不恃高城与深池。

差喜臣心尚无恙,未须讨贰勤济师。

妙高台上乾净土,残山足与寸心依。

吁嗟世道日沦陷,莫卜此心来复期。

大招广招不可返,茫茫忧患何人知。

临风遥溯足三叹,重泉应与我同唏。

海门弟子谁先传,石梁铿铿儒而禅。

有客从之得妙谛,乱后灵光尚岿然。

四明山中茅一把,醒即读书倦即眠。

腥风血瀑遍下界,而我神游炎黄间。

偶然小诗鸣自得,摆脱篱落追天鸢。

律以学统或未粹,要其风格良孤骞。

百年浙学久坠地,石梁薪火亦荒烟。

樵牧安能认带草,苏园寂寂无故毡。

东陵一生真狷者,苦节凛冽吐寒芒。

祥麟降生偏不偶,天实厄之当沧桑。

桃源何处避何所,一洗头颅归竺王。

岂以军持谢世事,翻从鱼鼓担纲常。

可怜潭上一亩居,欲扶九鼎则已狂。

十年雪窦混姓氏,晚窜福岩竟沦亡。

慈云不足消冤怨,祈死得死何堂堂。

曰故遗民非衲子,死返初服朝毅皇。

谢翱方凤不终泯,山水为之留耿光。

三哀赋罢山鬼啸,春潮夜涨天苍苍。

(0)
诗词分类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诗人
李之世 项安世 林光 佘翔 释居简 于慎行 虞俦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