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公正、无私、公平的行为和态度。可以用来形容领导或裁判在处理问题时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纷争或冲突时不偏袒任何一方,保持公正和中立的态度。
- 例句
- 1. 作为一名领导,他总是予齿去角,公正处理问题。2. 在比赛中,裁判员应该予齿去角,不偏袒任何一方。3. 只有予齿去角,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 基本含义
- 指给予他人帮助或优待,同时削减自己的利益。形容处事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公正和平衡相关的成语,例如“公正无私”、“公平合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予齿去角,公正地评分。2. 初中生:我们应该学会予齿去角,不偏袒任何一方。3. 高中生:领导应该在处理问题时予齿去角,保持公正和中立的态度。4. 大学生:在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会予齿去角,维护公平和正义。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故事中,齐国有两位高官同时向国王进献了一只鸟,但是鸟的两只角却只有一只。一位官员建议将鸟的角削掉一半,然后分给两位官员。而另一位官员则建议将鸟的角给其中一位官员,而不削减自己的利益。国王最终采纳了第二位官员的建议,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才是公正和公平的。这个故事成为了“予齿去角”这个成语的起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予齿去角”这个成语与给予帮助和削减利益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给别人帮助的同时,自己也在削减自己的利益,保持公正和平衡的状态。
- 词语结构
- 主语+予齿+去角
- 词语解释
- yǔ chǐ qù jiǎo ㄧㄩˇ ㄔㄧˇ ㄑㄩˋ ㄐㄧㄠˇ
予齿去角(予齒去角)
谓天生动物赋予齿就不赋予角。比喻事物无十全十美。《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 颜师古 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餘无角者则有上齿。”《花月痕》第十一回:“ 荷生 笑道:‘大抵花到极红,香气便觉减些,所以海棠説是无香。这也是予齿去角的意思。’”
-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