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寇虏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敌人侵略者或盗贼,可以用于描述那些危害国家、社会或个人利益的人或势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寇虏来形容那些行为恶劣的人,或者用来警示他人要提高警惕,防范敌对势力的侵害。
- 例句
- 1. 她是个寇虏,经常欺负弱小的人。2. 这个地区的寇虏已经被击败,居民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 基本含义
- 指敌国的侵略者或盗贼。
- 基本解释
盗贼;敌人。《墨子·号令》:“诸取当者,必取寇虏,乃听之。” 汉 桓宽 《盐铁论·伐功》:“夫以小国 燕 赵 ,尚犹却寇虏以广地。”《后汉书·南蛮传序》:“ 乔 因其将吏,旬月之閒,破殄寇虏。”《陈书·谢嘏传》:“ 世祖 前后频召之, 嘏 崎嶇寇虏,不能自拔。”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寇虏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侵略有关的成语,如“烽火连天”、“铁马冰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敌人是寇虏,我们要保护好祖国。2. 初中生:这个坏人就像寇虏一样,欺负我们弱小的人。3. 高中生:历史上有许多寇虏入侵中国,但最终都被我国人民抵抗成功。
- 故事起源
- 寇虏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中国经历了许多战争,不断有外敌入侵。寇虏原本指的是外国的侵略者或盗贼,后来也用来形容坏人、恶势力等。
- 记忆技巧
- 记忆成语寇虏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寇”字与“敌”字联系起来,因为寇虏是指敌人。2. 将“虏”字与“俘虏”联系起来,因为寇虏是指被抓住的敌人。
- 词语结构
- 寇虏是一个两个字的成语,由“寇”和“虏”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寇虏原指敌国的侵略者或盗贼,后来也用来形容坏人、恶势力等。这个成语中的“寇”指敌人,是指侵略自己的外敌;而“虏”指被俘虏的人,是指被敌人抓住的人。寇虏的含义是指敌人侵略者或盗贼,具有贬义和警示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