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对峙抗拒的局势。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藉盐铁之殷阜,临 淮 楚 之剽轻。盛几杖而弭心,怒抵局而遂争。”《梁书·江淹传》:“流言纳祸, 二叔 所以同亡;抵局衔怨,七国於焉俱毙。”
- 基本含义
- 指两方势力对峙,互不相让。
- 详细解释
- 抵局是由“抵”和“局”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抵,表示相互对抗、对峙;局,表示局势、形势。抵局形容双方势力相对均衡,互不相让,处于僵持状态。
- 使用场景
- 抵局常用于描述两个势力、团体或个人之间的对抗,表示双方势均力敌,不肯让步。可以用于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
-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一句话:“羽虽学剑,未尝见敌手,今遇之矣。”这句话形容项羽的剑术高强,但从未遇到真正的对手。后来,人们将这个情景比喻为两个势力相互对抗,互不相让的状态,形成了成语“抵局”。
- 词语结构
- 动宾结构。
- 例句
- 1. 这场竞争已经演变成了一场抵局,双方都不肯退让。2. 在谈判中,双方陷入了抵局,谈判进展缓慢。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抵局”拆分为“抵”和“局”两个部分记忆。抵可以联想为相互对抗,而局可以联想为形势。通过将两个部分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抵局相似的成语,如“僵持不下”、“势均力敌”等,可以扩展对于相似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支球队的比赛一直抵局,最后打成了平局。2. 初中生: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抵局,双方都不肯让步,导致了长时间的战争。3. 高中生:在国际政治中,大国之间的抵局常常会引发紧张的局势,需要通过对话和谈判来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