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李下一词多用于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怀疑或指责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在工作或社交场合中,由于某些不利的因素,导致某人受到质疑或批评的情况。
- 例句
- 1. 他因为与那个犯罪团伙有联系,成了李下之人。2. 她因为在考试中作弊而成了李下之人,受到了学校的处罚。
- 基本含义
- 指因罪恶之事而受到怀疑或责备的人。
- 基本解释
李子树下。谓嫌疑之地。 南朝 陈 徐陵 《谢儿报坐事付治中启》:“拾金樵路,高士所羞;整冠李下,君子斯慎。” 宋 黄庭坚 《鹧鸪天·明日独酌自嘲呈史应之》词:“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参见“ 李下瓜田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李代桃僵”、“李鬼”等,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因为在考试时抄袭而成了李下之人。2. 初中生:我因为迟到了一次而成了李下之人,老师对我很不满。3. 高中生:他因为参与了一起抢劫案而成了李下之人,被警方怀疑。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应用“李下”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 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真实事件,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形成了李下一词来形容因为某种原因而受到怀疑或责备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记忆故事中的淮阴侯对李斯心存猜疑的情节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也可以联想李下一词的发音与“理发”相似,理发店是一个容易引起猜疑和责备的地方,通过这个联想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体词“李下”是一个名词短语,表示受到怀疑或责备的人。
- 详细解释
- 李下一词来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淮阴侯刘邦正在李斯家拜访,他在离开时发现李斯的妻子正在李斯身边。淮阴侯误以为李斯的妻子有不忠之举,因此对李斯心生猜疑。后来,淮阴侯任命李斯为相国,但对李斯始终心存疑虑,认为李斯可能会陷害他。因此,李斯成为了李下之人,即因为他李斯的妻子的行为而受到怀疑和责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