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况复常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用来引出更加详细或重要的信息,并加强前面的陈述。它可以用于各种语境,例如文章、演讲、辩论等。使用况复可以使陈述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
- 例句
- 1. 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况复还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的冠军。2. 这部电影不仅有精彩的演员表演,况复还有令人惊叹的特效。
- 基本含义
- 况复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意为“况且还有”,表示一种进一步的陈述或补充。
- 基本解释
亦作“况復”。1.更加;加上。 隋炀帝 《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功彰。” 唐 杜甫 《寄杜位》诗:“干戈况復尘随眼,鬢髮还应雪满头。” 明 梁辰鱼 《于虎丘殿阶遇张月容》曲:“眼波横,况復香肩偷凭。”
(2).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復才未半古,尸素若兹。” 唐 马总 《意林·傅子》:“蜘蛛作罗,蜂之作窠,其巧亦妙矣,况復人乎?” 唐 刘驾 《寄远》诗:“得书喜犹甚,况復见君时。”
(3).仿佛,好像。 唐 寒山 《诗》之一三四:“呼之迴面视,况復不相识。”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况复的成语搭配和用法,掌握如何在不同语境中正确运用况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况复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初中生: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况复还有很多精美的插图。高中生: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况复还获得了全国数学竞赛的冠军。大学生:这个项目不仅有创新的理念,况复还有实际的市场需求。成年人:这个活动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况复还有增进人际关系的机会。
- 故事起源
- 况复最早出现在《史记·吕后本纪》中。当时,汉朝刘邦去世后,他的妻子吕后成为皇后。吕后担心自己的儿子刘盈无法继承皇位,于是她设计陷害了刘盈的哥哥刘如意。当吕后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她回答说:“刘如意之事,况复其余乎?”意思是除了刘如意的事情,还有更多的情况和事实需要考虑。从此,况复成为了表示进一步补充的成语。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况复记忆为“况且还有”,并联想到在一个情况之后,还有更多的情况或事实需要考虑。可以通过多次复习和使用成语,加深记忆。
- 词语结构
- 况复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况为动词,复为宾语。
- 详细解释
- 况复由两个字组成,况和复。况字表示“况且”,用来引出后面的更进一步的情况或事实。复字表示“还有”,用来表示进一步的补充或陈述。况复的组合意味着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情况外,还有更进一步的情况或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