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 zhī zǐ mò ruò fù ㄓㄧ ㄗㄧˇ ㄇㄛˋ ㄖㄨㄛˋ ㄈㄨˋ
知子莫若父
了解儿子的无过于父亲。《管子·大匡》:“ 鲍叔 曰:‘先人有言曰,知子莫若父,知臣莫若君。’”《韩非子·十过》:“臣闻之,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楔子:“小官保举的这两个孩儿,清忠廉干……岂不闻‘知子莫若父’,他两个去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知子莫若父’,他没有志气。”
- 基本含义
- 父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父亲对孩子的了解程度很深,也可用于强调人们应该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
-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为政篇》中,是孔子的弟子子路提出的一个观点。他认为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了解最深入,因为他们共同生活并共同经历了许多事情。
- 词语结构
- 知子莫若父是一个典型的四字成语,由四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父亲对我了解得很深,知子莫若父啊。2. 他是一个好父亲,知子莫若父,总是对孩子的需求了如指掌。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成语分解为四个字,分别记忆每个字的意思。2. 将成语与自己的家庭经历联系起来,想象父亲对自己的了解程度,加深记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亲子关系相关的成语,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独生子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知道我最喜欢吃的零食,知子莫若父。2. 初中生:我的父亲总是很关心我的学习情况,知子莫若父啊。3. 高中生:父亲了解我的兴趣爱好,知子莫若父,所以总是支持我去追求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