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鲠言一词常用于形容人敢于说出真实的想法,不畏惧他人的反对或批评。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敢于说实话、勇敢、坚定的性格。
- 例句
- 1. 他勇于鲠言,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公司的问题。2. 她的鲠言之语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大家都认同她的观点。
- 基本含义
- 鲠言指的是直言不讳、直抒己见,不怕得罪人的言辞。
- 基本解释
(1).坚决直率地言说,直言。《后汉书·任隗传》:“﹝ 任隗 ﹞独与司徒 袁安 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鯁言直议,无所回隐。” 李贤 注:“鯁言,执议不移。”《新唐书·韩愈传》:“操行坚正,鯁言无所忌。”《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陛下圣性毅然,孰敢上諫?或有鯁言,即令赐死。”
(2).坚决直率的言论,刚直的言论。 岳珂 《桯史》卷十五引 宋 王才臣 《淳熙内禅颂》:“列圣一心,讳兵与刑,维鯁言是听,惟大猷是经。”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直言士人,如孟子、韩非子等,他们都是以直言不讳而闻名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鼓起勇气,鲠言直道,告诉老师我不会这道题。2. 初中生:他在班会上鲠言直言地指出了同学们的不良行为。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勇于鲠言,向老师提出了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 故事起源
- 鲠言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德充符》。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德充符的人,他说话直截了当,不怕得罪人。有一次,他到燕国去,国君问他对自己的国家有什么看法。德充符毫不客气地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国家的弊端和问题。国君听后,非常感激他的坦诚和勇气,因此对他非常尊重。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喉咙里有东西卡住,他为了把东西吐出来,会毫不犹豫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就是鲠言。
- 词语结构
- 鲠言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鲠言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鲠”表示喉咙里有东西卡住,引申为心中有话难以启齿;“言”表示言语、言辞。鲠言的含义是指直言不讳、毫不隐瞒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不怕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