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啮缺通常用来形容人的贪婪和不知足的心态。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物质欲望上永远追求更多,不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
- 例句
- 1. 他贪婪地啮缺着一块巧克力,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2. 这个公司的老板总是啮缺着员工的劳动成果,让大家非常不满。
- 基本含义
- 啮缺指咬掉缺口,形容吞食贪婪,不知满足。
- 基本解释
(1).缺口,锋刃破缺。《淮南子·修务训》:“今剑或絶侧羸文,啮缺卷銋,而称以 顷襄 之剑,则贵人争带之。”
(2).传说中的上古贤人。隐居不仕。《庄子·天地》:“ 尧 之师曰 许由 , 许由 之师曰 啮缺 , 啮缺 之师曰 王倪 。” 北周 庾信 《奉报穷秋寄隐士》诗:“ 王倪 逢 啮缺 , 桀溺 耦 长沮 。”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 高似孙 以太史无传,而并疑为鸿蒙 啮缺 之类。”
(3).借指隐士。 南唐 陈陶 《锺陵道中作》诗:“曾逢 啮缺 话东海,长忆 萧 家青玉牀。”
-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贪婪和满足的成语,如“贪得无厌”、“不知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啮缺地吃着糖果,一下子就吃完了一整袋。2. 初中生:贪婪啮缺的心态会让人失去真正的快乐。3. 高中生:在追求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啮缺的行为,学会知足常乐。
- 故事起源
- 啮缺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徐无鬼》。故事中,徐无鬼是一个非常贪婪的人,他在一天之内吃掉了九头牛,还觉得不够,于是他又吃掉了九头羊。最后,他吃得肚子胀痛,却还是不知足地说:“还有什么可以吃的吗?”这个故事形象地描绘了贪婪和不知足的心态,成为了啮缺这个成语的来源。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啮缺”联想为一只老鼠在啃食一个缺口,形象地表达贪婪和不知足的心态。
- 词语结构
- 啮缺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啮”和名词“缺”组成。
- 详细解释
- 啮缺是由“啮”和“缺”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啮,指用牙齿咬;缺,指不完整、不足之物。啮缺的基本意思是用牙齿咬掉缺口,形容人贪婪地吞食,永远不知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