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已确立的准则。《宋书·文帝纪》:“夫举尔所知, 宣尼 之篤训,贡士任官,先代之成準。”
- 基本含义
- 形容行为举止规矩端庄,符合规范标准。
- 详细解释
- 成准是由“成”和“准”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成”表示达到、完成,“准”表示标准、规范。成准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规矩端庄,符合规范标准。这个成语强调一个人的言行举止要合乎规范,做事情要有分寸,不可过分或不足。
- 使用场景
- 成准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仪态、言行或工作态度是否规范。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有教养、有修养,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行为不当、不合规范。
- 故事起源
- 关于成准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它的含义与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有关。在儒家文化中,强调个人修养和行为准则的重要性,成准成为了衡量一个人品德和素养的标准之一。
- 词语结构
- 成语“成准”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成”作为动词,表示达到、完成;“准”作为形容词,表示规范、标准。
- 例句
- 1. 他的仪态举止一直很成准,给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2. 这个学生做事情总是很成准,从不偏离规范。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准的“成”字理解为“完成”,将“准”字理解为“标准”。通过联想,记住成准的含义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规矩端庄,符合规范标准。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准相关的成语,如“成全”、“成人”等。同时,也可以学习相关的礼仪和行为准则,提升自己的仪态和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那个同学,因为他的仪态举止很成准。2. 初中生:老师总是教育我们要做一个成准的人,做事情要有分寸。3. 高中生:考试时要按照考场规则行事,保持成准的态度。4. 大学生:成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有成准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