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诃林常用于形容人的言谈夸大、虚假或自吹自擂的行为。当别人夸口自己的成绩时,可以用“你别诃林了!”来表达对方言辞夸张的不满。
- 例句
- 1. 他总是夸口自己的成绩,真是个诃林之徒。2. 别再诃林了,你的能力也不过如此。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言辞狂妄、夸大或虚假。
- 基本解释
地名。 清 王士禛 《广州游览小志》:“ 光孝寺 ,又名 法性寺 ,在 粤城 西北, 越王 建德 故宅也。 孙吴 、 虞翻 居此,手植訶子,因名 虞苑 ,又名 訶林 。” 陶牧 《广州光孝寺为虞仲翔谪居时旧宅有诃子树一株丙午十月重至广州此树犹存怅然有作》诗:“迢递 訶林 百尺枝,簸钱此下忆儿时。”
- 延伸学习
- 了解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的其他有趣成语,如“如来藏”、“般若波罗蜜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说自己会飞,真是个诃林的人。2. 初中生:他夸口自己的游泳成绩,简直是个诃林之徒。3. 高中生:别再诃林了,你的能力也不过如此。4. 大学生:那个人自称自己是天才,真是个诃林之辈。
- 故事起源
- 传说古时有一位名叫诃林的和尚,他自称自己非常聪明、博学,以致于连佛祖都不能超过他。佛祖听闻后,前往探访诃林,并问他:“你觉得你比我聪明吗?”诃林答道:“我比你聪明多了。”佛祖听后不禁笑了起来,这时诃林才明白自己的狂妄自大,从此改过自新。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诃林”与夸大、虚假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夸口时,言辞如同一片茂盛的林木一样繁杂,从而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诃林为形容词,用于修饰人的言谈。
- 详细解释
- 诃林一词源自佛教经典《金刚经》中的“若以诃林为名号,即为不诚实说。”诃林原指佛教的一种虚妄之名,后来引申为人的言辞夸张、虚假或狂妄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