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国师一词多用于描述有很高声望和影响力的专家、导师或政治家。常用于新闻报道、演讲和评论等场合。
- 例句
- 1. 这位教授被誉为国师,他的研究成果对整个学术界有很大影响。2. 这位政治家被视为国师,他的智慧和领导能力备受赞赏。
- 基本含义
- 国家的师傅,指导国家的重要人物
- 基本解释
(1).国家的军队。《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 齐 之辱也。”
(2). 王莽 设置的职官。《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 歆 为国师。”参见“ 四辅 ”。
(3).太师的别称。《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 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
(4).一国的师表。《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
(5).指国子祭酒。《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 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6).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 。《大宋僧史略》卷中:“ 北齐 有高僧 法常 …… 齐王 崇为国师。”《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 嵩岳 慧安 国师……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师礼。”
(7). 元 、 明 、 清 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 西藏 、 内蒙 等)的上层僧侣。《元史·释老传·八思巴》:“ 中统 元年, 世祖 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 延伸学习
- 除了“国师”成语,还有一些类似含义的成语,如“国士无双”、“国色天香”等,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些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的班主任是国师,他教我们很多知识。2. 初中生:那位科学家被誉为国师,他的研究对整个领域有很大贡献。3. 高中生:这位历史学家被视为国师,他的著作对研究中国历史非常重要。4. 大学生:这位经济学家是国师级人物,他的理论对经济学有深远影响。5. 成年人:那位政治家被誉为国师,他的领导才能备受赞赏。
- 故事起源
- 国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中国的帝王制度中。帝王为了得到智慧和指导,会任命一位有学识和才能的人担任自己的师傅,并封其为“国师”。国师在帝王身边担任重要职务,为国家出谋划策。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国师一词的发音“guó shī”来记忆,将“国”字联想为国家,将“师”字联想为师傅,表示国家的师傅。
- 词语结构
- 国师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国师源于古代中国帝王的师傅,他们被封为“国师”,是帝王的重要顾问和教育者。在现代,国师泛指对国家有重要影响力的导师、教授或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