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表情、动作呆板,缺乏活力;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呆板、无趣。
- 例句
- 1. 他站在那里像个蜡虫,一动不动。2. 这个演员表演得太蜡虫了,一点也没有情感。3. 这幅画的色彩太单调,显得很蜡虫。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事物呆板无动。
- 基本解释
即白蜡虫。成群栖息在白蜡树或女贞树上。雄虫能分泌白蜡,包围体躯。早在十三世纪,我国已知饲养白蜡虫以生产白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女贞》:“立夏前后取蜡虫之种子,裹置树上。半月,其虫化出,延缘枝上,造成白蜡,民间大获其利。”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蜡虫相关的成语,如“蜡烛有心还惜别”、“蜡炬成灰泪始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坐在教室里像个蜡虫,一动不动。2. 初中生:她的表演太蜡虫了,一点也没有情感。3. 高中生:他的笑容像个蜡虫,没有丝毫生气。4. 大学生:这个电影的剧情很蜡虫,毫无新意。5. 成年人:他的演讲太蜡虫了,没有任何感染力。
- 故事起源
- 关于蜡虫的故事并不多见,这个成语的来源尚不详。但是,蜡虫这个形象本身就可以让人联想到呆板无动的状态。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蜡虫形象化地想象为一个完全没有生命力的虫子,无法动弹。通过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蜡虫的意思。
- 词语结构
- 蜡虫是一个形容词加上名词的结构,形容词“蜡虫”用来修饰人或事物的状态。
- 详细解释
- 蜡虫是由蜡制成的虫子,没有生命力,不能活动。用来比喻人或事物呆板无动,毫无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