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酣放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欢乐、放松的氛围中,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用来形容音乐、舞蹈、诗歌、绘画等艺术作品展现出的情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聚会、旅游等场合中尽情享受的状态。
- 例句
- 1. 在音乐会上,观众们被音乐的魅力所吸引,纷纷酣放地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2. 放假了,同学们酣放地玩耍、畅谈,忘记了学业的烦恼。
- 基本含义
- 形容放松、尽情畅快地释放情感。
- 基本解释
纵恣狂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晋文王 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於王者。唯 阮籍 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 唐 皇甫湜 《韩文公墓志铭》:“及其酣放,毫曲快字,凌纸怪发,鲸鏗春丽,惊耀天下。” 清 屈绍隆 《赠朱士稚》诗:“无怀千载忧,酣放聊沉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屈原的诗作,了解他在楚国的地位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放假了,我们酣放地玩耍,忘记了学习的压力。2. 初中生:看到偶像演唱会现场,粉丝们都酣放地尖叫、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3. 高中生:音乐课上,同学们酣放地演奏着自己喜爱的乐曲,表达自己的情感。4. 大学生: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酣放地唱歌、跳舞,庆祝四年的学业。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酣放”。
- 故事起源
- 《史记·酷吏列传》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有一位官员叫吕不韦,他因为善于谄媚,得到了秦始皇的宠幸。一次,吕不韦请来了楚国的名士屈原为秦国写诗。屈原在写完诗后,酣饮畅谈,表达了自己对楚国的思念之情。吕不韦对屈原的酣放之态非常赞赏,称赞他“酣放之,天下莫敌”。从此,“酣放”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人们的情感的释放。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酣放”这个词与放松、尽情畅快的状态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形容词“酣”和动词“放”组成。
- 详细解释
- 酣放是由“酣”和“放”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酣指饮酒醉倒,放指敞开、释放。酣放一词形容人们情感的释放,特别是指人们在放松、畅快的状态下,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毫无拘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