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芦与荻。 唐 杜荀鹤 《溪岸秋思》诗:“秋风忽起溪滩白,零落岸边芦荻花。” 明 梁辰鱼 《浣纱记·伐越》:“潜身芦荻,父怨方酬魂未返。” 汪曾祺 《岁寒三友》:“到处是坟头、野树、荒草、芦荻。”
- 基本含义
- 比喻人的品质或才能低劣。
- 详细解释
- 芦荻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外表看似茂盛,但实际上很容易被风吹倒。因此,成语“芦荻”用来比喻人的品质或才能低劣,不堪一击。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能力、品质或表现差劲,缺乏坚韧性和抵抗力。可以用于批评或讽刺某人的不足之处。
- 故事起源
- 芦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李斯列传》中的一则故事。据说,李斯是秦始皇时期的重要官员,他曾经向秦始皇推荐一位人才,但这位人才最终表现得非常差劲,令李斯非常失望。李斯在给秦始皇写信时,用了“芦荻之癖”来形容这位人才的低劣品质,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主体部分是“芦荻”,意为低劣的品质或才能。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加上“之”来引导所要形容的对象。
- 例句
- 1. 他的演讲水平真是芦荻,听了一点都不受启发。2. 这个项目经理的组织能力真是芦荻,整个项目都乱成一团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芦荻的形象与低劣的品质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芦荻在风中摇摆不稳,随时可能被风吹倒,代表人的能力不稳定和易受挫折。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芦荻相关的其他成语,如“芦苇丝竹”、“荻芦之见”等,以进一步丰富对芦荻这个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文水平真是芦荻,连最基本的语法都写不对。2. 初中生:这个学生的体育成绩真是芦荻,连最简单的跑步都跑不快。3. 高中生:他的演讲能力真是芦荻,一点都不吸引人。4. 大学生:这个实习生的工作能力真是芦荻,一点用处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