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慵懒一词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行为或态度,通常用于贬义。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或生活中表现出的懒散和不积极的状态。
- 例句
- 1. 他整天慵懒地躺在床上,无所事事。2. 她的慵懒态度让老师很生气。
- 基本含义
- 指懒散无精打采的状态,懒惰不思考的态度。
- 基本解释
◎ 慵懒 yōnglǎn
[indolent] 懒惰;懒散
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三国演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故事或观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来进一步了解慵懒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上课时总是慵懒地坐在座位上,不愿意回答问题。2. 小学生:我妹妹每天都慵懒地躺在床上,不愿意起床。3. 初中生:他的慵懒态度让老师对他很失望。4. 高中生:我感觉自己变得越来越慵懒,需要找到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5. 大学生:他整天慵懒地宅在宿舍里,不愿意参加任何活动。
- 故事起源
- 慵懒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这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贾宝玉的懒散态度和缺乏动力的性格。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慵懒与“懒散无精打采”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表现出懒散的态度。
- 词语结构
- 慵懒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形容词的顺序不能颠倒。
- 详细解释
懒惰;懒散。 唐 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我有心中乐,君无外事忙。经过莫慵懒,相去两三坊。”《三国演义》第三七回:“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 卧龙 。” 明 王玉峰 《焚香记·饯别》:“春事阑珊,心情慵懒,寂寞雨收云散。” 靳以 《到佛子岭去》:“我由于饭后的慵懒和赶早的疲乏,汽车的声音渐渐小下去,景物也逐渐模糊,终于什么都看不见也听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