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 炯然 jiǒngrán
(1) [understand well]∶明白的样子
炯然不惑
(2) [bright; shining]∶形容明亮
炯然如日
(3) [sharp]∶眼光锐利
两目炯然
- 详细解释
亦作“烱然”。1.明亮貌。光明貌。《法苑珠林》卷八二:“见小光烱然,状若荧火。” 唐 柳宗元 《上西川武元衡相公谢抚问启》:“精诚之至,炯然如日。” 明 唐顺之 《题大营驿》:“盖侯之心尚炯然在宇宙间未死也,固不係乎石之勒与不勒。” 郭沫若 《蔡文姬》第四幕第一场:“﹝ 曹操 ﹞目光更加炯然。”
(2).明白貌。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奉訏謨以植内兮,欣余志之有获;再徵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炯,一本作“ 耿 ”。 清 张履 《<意苕山馆诗>序》:“君目击祸衅,所为纪灾纪事又累数十章,诚使当涂诸君子见之,怛然有所伤,炯然知所戒。”
(3).健旺貌。 明 袁宗道 《邹翁寿序》:“大父不出户数年,而神炯然。”
- 基本含义
- 形容眼睛明亮、有神的样子。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的眼神明亮、有神,也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光亮、鲜明。比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眼神炯然有神,形容一幅画的色彩炯然夺目。
- 故事起源
- 炯然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中。当时,鲁国的大夫公孙石被赶出了鲁国,他来到了晋国。晋国的国君问他:“你对于鲁国的事情有什么看法?”公孙石回答说:“我虽然被赶出了鲁国,但是我对鲁国的事情仍然了如指掌。”国君听后大为赞赏,形容他的眼神明亮有神,就用了“炯然”这个词来形容他。
- 词语结构
- 炯然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组成。
- 例句
- 1. 他的眼神炯然有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这幅画的色彩炯然夺目,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的眼睛明亮有神的样子,像两颗明亮的火炬一样燃烧着,这样就能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眼睛、光亮、明亮相关的成语,如“目瞪口呆”、“目光如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的眼睛炯然有神,看起来很聪明。初中生:他的目光炯然,充满了自信和决心。高中生:她的眼神炯然有神,让人感到无比的震撼和敬畏。大学生及以上:这幅画的色彩炯然夺目,展现了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