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铿然一词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比如形容钟声、锣鼓声、钢琴声等乐器的声音;也可以形容人的声音或歌声,比如形容歌唱家的高亢激昂的歌声。此外,铿然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演讲中的语言声调高亢有力,具有感染力。
- 例句
- 1. 铿然的钟声在整个城市中回荡。2. 他的歌声铿然而出,震撼了全场观众。
-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洪亮、清脆、响亮。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书〉声音响亮有力。
[构成]
附加式
[例句]
钟声铿然。(作谓语)
-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声音相关的成语,比如“声如洪钟”、“声嘶力竭”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铿然的铃声宣告着放学时间到了。2. 初中生:他的演讲声音铿然有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 高中生:她一开口唱歌,铿然的嗓音让人震撼不已。4. 大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他的钢琴演奏已经达到了铿然的境界。
- 故事起源
- 铿然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中,其中有一句话:“铿然有声,大者无声。”这句话意思是说,声音洪亮的东西在发出声音的同时,也会有一种无声的存在。后来,人们根据这句话中的“铿然有声”一词,形成了成语“铿然”。
- 英文翻译
1.[书] (声音响亮有力) loud and clear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铿然”与“声音洪亮、清脆、响亮”等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通过想象钟声、锣鼓声或歌唱家高亢激昂的歌声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铿然是一个形容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 详细解释
◎ 铿然 kēngrán
[clang;clatter] 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1).声音响亮貌。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此亦如窃钟棖物,鏗然有声,恶他人闻之,因自掩其耳者之类也。” 宋 苏轼 《东坡》诗:“莫嫌犖确坡头路,自爱鏗然曳杖声。” 明 叶宪祖 《鸾鎞记·论心》:“姱节霞褰,峭尔心胸山岳;文思泉涌,鏗然咳嗽珠璣。” 曹禺 《日出》第三幕:“﹝唱戏人﹞唱完,重重地将碗片铿然一击,又恢复本有的凄凉的嗓音。”
(2).坚实貌。《列子·天瑞》“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晋 张湛 注:“夫天之苍苍,非鏗然之质。则所谓天者,岂但远而无所极邪,自地而上则皆天矣。” 前蜀 黄崇嘏 《辞蜀相妻女诗》:“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鏗然白璧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