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行潦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人的行动迅速、灵活,没有固定的轨迹或方向。它可以用来形容旅行者、流浪者等没有固定住所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行踪诡秘、行动迅捷的人。
- 例句
- 1. 他的行潦如风,无影无踪。2. 这个旅行者的行潦像是一条流动的河流,没有固定的目的地。
- 基本含义
- 指行走的水流,比喻人的行踪、行动。
- 基本解释
(1).沟中的流水。《诗·召南·采苹》:“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毛 传:“行潦,流潦也。”《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 太山 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 赵岐 注:“行潦,道傍流潦也。” 孙奭 疏:“潦,雨水盛也。” 唐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诗:“川源饶毒雾,谿谷多淫雨。行潦四时流,崩槎千岁古。” 张际春 《向赣南闽西进军》:“有些路旁的枯草上,挂着一根一根的半透明的圆形冰柱,风吹着一摇一摆,有的被行人撞落在行潦中流动着。”一说道路上的积水。《左传·隐公三年》:“潢、污、行潦之水。” 孔颖达 疏:“行,道也;雨水谓之潦。言道上聚流者也。 服虔 云:‘畜水谓之潢;水不流谓之污;行潦,道路之水是也。’” 郭沫若 《山中杂记·卖书》:“雨伞上滴落着的雨声都举着音乐的谐调,赤足上蹴触着的行潦也觉得爽腻。”
(2).《诗·大雅·泂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 郑玄 笺:“流潦,水之薄者也。远酌取之,投大器之中,又挹之,注之於此小器,而可以沃酒食之餴者。以有忠信之德、齐絜之诚以荐之故也。”《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潢、污、行潦之水,可荐於鬼神,可羞於王公。”后因以“行潦”指祭祀或进献用的酒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五郊乐章》:“至德可饗,行潦斯挹。” 唐 陈子昂 《为建安王献食表》:“而策勛饮至,频承湛露之恩;献寿奉觴,未申行潦之荐。”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金 ( 高丽 使臣)之词云:‘穆如清风,幸被餘光之照;酌彼行潦,可形将意之勤。幸被宽裕而有容,敢以菲微而废礼。’”
(3).指浑浊的水。以喻浊世。《诗·大雅·泂酌》篇,今文三家以之为 公刘 而作。谓以戎狄浊乱之区而 公刘 居之,譬如行潦可谓浊矣。 公刘 挹而注之,则浊者不浊,清者自清。说见 清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 汉 扬雄 《百官箴·博士箴》:“ 公刘 挹行潦,而浊乱斯清,官操其业,士执其经。” 清 顾炎武 《淮北大雨》诗:“已知举世皆行潦,且復因人赋苦匏。”自注:“匏苦不材於人,共济而已。”按,《诗·邶风·匏有苦叶序》谓“刺 衞宣公 也。”
-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行潦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水相关的成语,如水落石出、水到渠成等。这些成语都与水有关,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行潦这个成语的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像行潦一样自由自在地在校园里奔跑。2. 初中生:他的行潦如同一股清泉,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3. 高中生:青年时期的他行潦不定,四处流浪,寻找自己的人生道路。4.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我希望能够行潦于不同的城市,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 故事起源
- 行潦这个成语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中水流的观察和理解而来的。古人认为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而是随着地形和环境的变化而流动,因此用行潦来比喻人的行动。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行潦与水流的形象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条水流在山间流动的样子,它没有固定的形状,随着地形的变化而流动。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行潦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
- 词语结构
- 行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的行和潦分别是动词和名词,表示行走和水流。在句子中,行潦可以作为主语、宾语或状语使用。
- 详细解释
- 行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行指行走,潦指水流。行潦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行走的水流,用来比喻人的行踪、行动。它形象地描述了人在行动中的灵活性和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