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辅佐君主的贤臣或高级官员,也可用于形容在某个领域具有卓越能力的人。
- 例句
- 1. 李白被唐太宗称为“辟举之士”,是他重用的贤臣之一。2. 这位企业家在经济领域具有卓越的才能,堪称是当代的辟举之才。
- 基本含义
- 指辅佐君主的重臣或高级官员。
- 基本解释
开发;开垦。《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 尹知章 注:“举,尽也。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 许维遹 校注:“《广雅·释詁一》‘发,举也’,则‘举’亦可训发。辟、闢同。‘地闢举’犹言地开发也。”
征召荐举。《后汉书·荀爽传》:“ 爽 见 董卓 忍暴滋甚,必危社稷,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将共图之。”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所有本司合置官属,许令辟举,及有合行事件,令依条例以闻。”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下》:“请用辟举之法,而并存生儒之制,天下之人,无问其生员与否,皆得举而荐之於朝廷。”参见“ 辟除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政治、历史相关的成语,如“左右逢源”、“出尔反尔”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李华是我们班的辟举,他在班级活动中总是能给大家很好的建议。2. 初中生:老师评选了学校的辟举,他们将在学校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辟举的故事,他们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在《左传·襄公十三年》中,辟举一词首次出现,用于描述天子和诸侯选拔贤臣的制度。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可以将“辟举”联想成一个辅佐君主的贤臣,形象化地想象成一个聪明智慧的官员。
- 词语结构
- 辟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详细解释
- 辟举源自《左传·襄公十三年》:“古者天子有辟,诸侯有举。”辟指天子所辟召的贤臣,举指诸侯所举荐的贤才。辟举合称,是指辅佐君主的高级官员或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