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或重要决策时,胆小怕事,迟疑不决的情况。
- 例句
- 1. 他是个东郭逡,连一个小决定都做不了。2. 在关键时刻,他总是东郭逡,不敢决断。
- 基本含义
- 形容胆小怕事、迟疑不决。
- 基本解释
(1).良兔名。《战国策·齐策三》:“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
(2).泛指良兔。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犹豫不决”、“胆小如鼠”等,来扩展对于胆小怕事、迟疑不决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东郭逡,连个小虫子都怕。2. 初中生:我不想当个东郭逡,要勇敢面对困难。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我不想成为一个东郭逡,要果断做出决定。4. 大学生:他是个东郭逡,连个兼职都不敢尝试。5. 成年人:不要过于东郭逡,要敢于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 故事起源
- 东郭逡的故事源于《庄子·逍遥游》。故事中,有一个叫东郭先生的人,他非常胆小怕事,行动迟疑不决。他和庄子一起去山上游玩,庄子走得很快,而东郭先生却一直迟疑不前,最后只能自己回家了。后来,人们就用“东郭逡”来形容胆小怕事、迟疑不决的人。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东郭先生胆小怕事、行动迟疑的情景,将其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 词语结构
- 成语“东郭逡”的结构是由地名“东郭”和动词“逡”组成。
- 详细解释
- 东郭逡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分别是“东郭”和“逡”。东郭指的是古代某个地方的名字,逡指小步慢行。东郭逡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胆小怕事,行动迟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