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语本《周礼·考工记·匠人》:“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 郑玄 注:“日出日入之景,其端则东西正也。”本谓用规测量日影,借指衡量的标准。 三国 魏 何晏 《景福殿赋》:“制无细而不协於规景,作无微而不违於水臬。”
- 基本含义
- 指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不违背社会公众的期望。
- 详细解释
- 规景是由“规”和“景”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规”表示规矩、规则,指的是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景”表示景色、风景,比喻社会风尚或公众期望。规景这个成语强调人们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不违背社会公众的期望。
- 使用场景
- 规景常用于教育、社会道德、礼仪等方面的讨论中。可以用来指导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不做违背公众期望的事情。
- 故事起源
- 关于规景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确切记载。这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道德的重视和强调。
- 词语结构
- 规景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他应该时刻保持规景的形象。2.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遵守规景,不做任何违背公共道德的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规景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身处在一个美丽的风景中,而这个风景的规则就是要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其他成语和礼仪规范,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校园内保持规景,不乱扔垃圾。2. 初中生:作为学生代表,我要带头遵守规景,做一个守规矩的好榜样。3. 高中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要注意规景,不给社会添乱。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严守规景的素质,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注重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