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在某人犯错之后,得到宽恕或免于惩罚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在法律案件中,被法官宽恕或免于刑罚的情况。
- 例句
- 1. 他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但是因为他的悔过之心,最终获宥了。2. 这位罪犯在法庭上表现出了真诚的忏悔,法官决定给予他获宥的机会。
- 基本含义
- 获得宽恕或免于惩罚
- 基本解释
得到赦宥。《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羇旅之臣,幸若获宥,及於宽政,赦其不闲於教训而免於罪戾,弛於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 北周 庾信 《又谢赵王赉息丝布启》:“南冠获宥,既预礼延;稚子胜衣,还蒙拜謁。” 唐 白行简 《滤水罗赋》:“滤 颜生 之瓢水,欲饮而徐清;漉 范令 之釜鱼,将烹而获宥。”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宽容和宽恕相关的成语,如“宽以待人”、“宽宏大量”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看到我抄作业的时候没有批评我,我获宥了。2. 初中生:虽然我考试作弊了,但是老师还是获宥了我。3. 高中生:我迟到了,但是因为我平时表现好,老师还是获宥了我。4. 大学生:我在考试中作弊被发现了,但是因为我诚实承认错误,老师获宥了我。
- 故事起源
- 关于获宥的故事有很多,其中一个故事是关于唐朝时期的一位宫女。这位宫女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本应受到严厉的惩罚。然而,皇帝看到她的悔过和忏悔之心,决定宽恕她的过错,给予她第二次机会。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开始使用“获宥”这个成语来形容得到宽恕和免于惩罚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获宥”与“得到宽恕或免于惩罚”这个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也可以想象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但最终得到了宽恕和免于惩罚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 词语结构
- 获宥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获”表示得到或获得,第二个字“宥”表示宽恕或免于惩罚。
- 详细解释
- 获宥是指在犯错或犯罪后,能够得到宽恕或免于受到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对于错误的宽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