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鲁昭公 二十九年, 晋国 大夫 赵鞅 和 荀寅 把前执政 范宣子 所制的刑法刻铸在鼎上,公之于众。后遂以“晋鼎”指代国法。 清 陈梦雷 《赠臬宪于公》诗:“臺衡需 晋 鼎,海宇佇回春。”
- 基本含义
- 指晋国的鼎器,比喻权力和地位。
- 详细解释
- 晋鼎是中国古代晋国的鼎器,鼎是古代的一种用于烹饪和祭祀的大型炊具。晋鼎象征着晋国的权力和地位,因此晋鼎成为一种象征权力和地位的代名词。
- 使用场景
- 晋鼎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权力和地位非常高,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国家的权势盛极一时。在正式场合或者文学作品中,可以用晋鼎来形容一个人的威望和声望,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组织或国家的强大和繁荣。
- 故事起源
- 晋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晋国。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诸侯国,其国君权力极大,地位崇高。晋国的鼎器被视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成为了晋国的标志。因此,晋鼎成为了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成语。
- 词语结构
- 晋鼎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 1. 他在公司里的地位就像晋鼎一样高。2. 这个组织的实力已经达到了晋鼎的水平。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晋国的历史和权力地位相关的知识来记忆晋鼎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晋国的国君坐在晋鼎旁边,象征着他的权力和地位。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晋国的历史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晋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权力和地位相关的成语,如"权倾朝野"和"富贵荣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学校里的地位就像晋鼎一样高。2. 初中生:他在足球队中的地位就像晋鼎一样,大家都很尊重他。3. 高中生:这个政党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就像晋鼎一样,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