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释义]
(名)〈书〉比喻写诗作文时贫乏的思路。
[构成]
偏正式:枯(肠
[例句]
搜索枯肠;不成一句。(作宾语)
- 英文翻译
1.[书] (比喻写作诗文时贫乏的思路) impoverished mind
- 详细解释
◎ 枯肠 kūcháng
[improverished mind] 本指空肠,空肚。比喻才思枯竭
搜索枯肠,不成一句
亦作“ 枯膓 ”。1.饥渴之肠,枵腹。 唐 郑嵎 《津阳门诗》:“开壚引满相献酬,枯肠渴肺忘朝饥。” 宋 苏轼 《汲江煎茶》诗:“枯肠未易禁三碗,坐数荒村长短更。” 宋 陆游 《饭后偶题》诗:“环堵萧然百虑忘,天教得饭飫枯肠。” 明 刘基 《寒夜谣》之一:“无酒可饮,寒不能眠。枯肠饥鸣,百虑交煎。”
(2).比喻枯竭的文思。 唐 卢仝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三椀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宋 朱熹 《再用韵题翠壁》:“珍重诗翁莫相恼,枯肠搅断鬢丝华。” 清 李渔 《慎鸾交·久要》:“须待我情中生法,把枯膓徧搜。”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这‘别人出力我高兴’的报应之一,是搜索枯肠,硬做文章的苦差使。”
- 基本含义
- 形容内心悲伤、苦闷、痛苦,心情郁闷。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遭遇困境、挫折或失去亲人、朋友等重大打击后的心情。也可以用于形容长时间的忧愁、痛苦和内心的苦闷。
- 故事起源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名叫荀卿的大夫,他的儿子死去后,荀卿的心情极度悲痛,整日以泪洗面,不再进食,由于长时间的悲伤,他的肠子也因为饥饿而枯竭。这个故事成为了“枯肠”的起源。
- 词语结构
- 枯肠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枯”表示枯竭、干瘪,指内心的枯竭;“肠”表示肠子、内脏,用来比喻心情、内心。
- 例句
- 1. 他的心情一直很枯肠,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安慰。2. 经历了那场灾难,他的内心变得枯肠,再也找不回过去的快乐了。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枯肠”与内心的悲伤和苦闷联系起来,想象一条干瘪的肠子代表内心的枯竭,从而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诗词和小说来深入了解“枯肠”的含义和用法。也可以学习其他形容内心情感的成语,如“忧心如焚”、“心如刀割”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心里好像有一条枯肠一样难过。2. 初中生:考试没考好,老师批评了我一顿,让我感觉心里像是被一条枯肠勒住了。3. 高中生:父母离婚后,我整天心情枯肠,无法集中精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