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初中生
- 政治课上,我们学到了莅民这个成语,它形容了一个好的领导者应该亲自接触民众。3. 高中生:齐桓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君主,他通过莅民的方式,使国家繁荣昌盛。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应该学会莅民,关心民众的需求。
- 使用场景
- 莅民常用于形容领导者亲自到基层,了解民情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景。它可以用来表扬领导者关心民众、勤于工作的态度,也可以用来批评领导者远离民众、不关心民生的行为。
- 例句
- 1. 领导者应该莅民,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2. 只有莅民,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 基本含义
- 指领导者亲自接触民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
- 基本解释
管理百姓。《晏子春秋·问上二九》:“ 景公 问曰:‘临国莅民,所患何也?’”《南齐书·武帝纪》:“经邦之寄,寔资莅民,守宰禄俸,盖有恆准。”《南齐书·武帝纪》:“莅民之职,一以小满为限。”
- 延伸学习
- 如果对这个成语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齐桓公的故事和其他相关的成语,如“莫逆之交”、“莞尔一笑”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领导者要莅民,才能了解我们的困难。
- 故事起源
- 莅民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文是“莅民而咨之”。这句话是描述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齐桓公亲自到民众中咨询意见的情景。齐桓公是一位非常富有智慧和仁德的君主,他通过莅民的方式了解民众的需求,使国家繁荣昌盛。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领导者亲自走进人群中,与民众进行交流和咨询的场景,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词语结构
- 莅民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莅”是动词,意为亲自到达;“民”是宾语,指民众。
- 详细解释
- 莅民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莅意为亲自到达,民指民众。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领导者亲自接触民众,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莅民强调领导者要关注民众的疾苦,并通过与他们的亲密接触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