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逋寇一词多用于古代文学作品或历史记载中,用来描述那些逃亡的盗匪或土匪。在现代汉语中,逋寇不常使用,但可以用来形容那些逃亡的罪犯或犯罪团伙。
- 例句
- 1. 这个地区最近出现了一伙逋寇,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2. 警方成功地将逃亡多年的逋寇抓获归案。
- 基本含义
- 指逃亡的盗匪或土匪。
- 基本解释
逃寇,流寇。《晋书·陶璜传》:“夷帅 范熊 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宋书·自序传·沉田子》:“积纪逋寇,旦夕夷殄。” 隋文帝 《赐高丽王汤玺书》:“歷代逋寇,一朝清荡。” 唐 韩愈 《送张侍郎》诗:“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洪文襄公》:“公自 顺治 元年入关,为内院大学士。次年即出驻 江 南,以次削平逋寇。”
-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古代盗匪和土匪的历史,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还可以学习其他与犯罪和法律相关的成语,如“亡羊补牢”、“罪魁祸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逋寇偷了很多东西,被警察抓住了。2. 初中生:这个地区最近出现了一伙逋寇,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3. 高中生:逋寇在山林中逃跑,警方派出大批警力进行搜索。4. 大学生:犯罪团伙的头目是一个聪明的逋寇,逃亡多年未被抓获。
- 故事起源
- 逋寇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描述了战国时期韩非子的一段经历。韩非子曾经被逐出韩国,逃亡期间遇到了一群逋寇。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成功地劝服了逋寇放弃犯罪,最终帮助他们回归社会。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逋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逃亡的盗匪或土匪在山林中逃跑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逋寇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逋寇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逋为动词,寇为名词。
- 详细解释
- 逋寇是一个古代汉语成语,由两个字组成。逋指的是逃亡,寇指的是盗匪或土匪。逋寇一词用来形容那些逃亡的盗匪或土匪,他们经常在山林中活动,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