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某个问题上持有偏袒、偏向的立场或观点。也可以用来形容在两个选择之间,倾向于某一方面。
- 例句
- 1. 他在这个问题上一直侧立于对方的立场。2. 这位作家的观点明显侧立于保守派。3. 老师在辩论中侧立于学生的一方。
- 基本含义
- 侧立指斜倚在一边站立的姿势,也比喻倾向于一方。
- 基本解释
(1).因敬重或戒惧而立在旁边。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持之以夙兴侧立,加之以先意承指。”《北齐书·杨愔传》:“太皇太后临 昭阳殿 ,太后及帝侧立。”《宋史·孝宗纪一》:“顷之,内侍掖帝至御榻前,侧立不坐。内侍扶掖至七八,乃略就坐。”
(2).位于旁边。 清 戴镜曾 《香山》诗:“ 香山 小而高,侧立 太湖 上。”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侧立相关的成语,如“一边倒”、“明察秋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游戏中侧立于我的小伙伴,一直帮助他们。2. 初中生: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侧立于保护动物的立场。3. 高中生:老师在辩论中侧立于学生的一方,支持我们的观点。
-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魏策四》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魏国的宰相申不害因为倾向于齐国而被魏王怀疑。一次,申不害在宴会上斜倚在一边,魏王看到后问他为什么斜倚在一边,申不害回答说:“臣偏向齐国,所以侧立。”从此,侧立成为形容人倾向于一方的表达。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侧立”与斜倚在一边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鲜明的印象,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名词“侧”和动词“立”组成。
- 详细解释
- 侧立是由“侧”和“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侧指斜倚在一边,立指站立。侧立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斜倚在一边的姿势,也可以比喻人在观点、态度上倾向于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