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封恨常用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憎恨和愤怒,表达情绪强烈,难以消解的心情。可以用于描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仇恨,也可以用于描述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深仇大恨。
- 例句
- 1. 他对那个背叛自己的朋友心生封恨。2. 她因为被公司不公正对待而对公司产生了封恨之情。3. 这个国家和那个国家之间有着深仇大恨,封恨已经积累了很多年。
- 基本含义
- 指因为某种原因而对人产生极深的仇恨和愤怒。
- 基本解释
(1).为文表恨。《全唐诗》卷六九四 褚载 诗残句:“除却 洛阳 才子后,更谁封恨吊《怀沙》。”
(2).封藏着怨恨。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封恨相关的成语,如“深恶痛绝”、“刻骨铭心”等,以丰富对情感表达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欺负我的同学感到封恨,我再也不想和他玩了。2. 初中生:我对那个背叛我的朋友心生封恨,再也无法原谅他了。3. 高中生:我对国家领导人的腐败行为感到封恨,希望能有人能够改变这种状况。
- 故事起源
- 封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故事发生在秦朝末年,项羽带领大军起义反抗秦朝的暴政,最终推翻了秦朝。然而,由于项羽个人野心过大,未能与刘邦等其他起义军领袖达成共识,最终导致了楚汉之争。在楚汉之战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最终自刎而死。项羽在临死前写下了《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一诗,表达了对刘邦的封恨之情。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封恨”与“封闭的恨意”联想在一起。想象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某人或某事的愤怒和仇恨,像是将这些情绪封闭起来一样,无法释放和散去。
- 词语结构
- 动词 + 名词
- 详细解释
- 封恨是由动词“封”和名词“恨”组成的成语。动词“封”表示严厉地限制或封闭,名词“恨”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极度憎恨。封恨的含义是对某人或某事产生极深的仇恨和愤怒,不可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