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解释
亦作“ 神衿 ”。胸怀。《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睿问川流,神襟兰郁。” 吕延济 注:“襟,胸怀也。” 南朝 陈 徐陵 《新亭送别应令》诗:“神襟爱远别,流涕极清 漳 。” 宋 朱熹 《泉硖》诗:“何必问真源,神衿一萧爽。” 元 钱选 《题浮玉山居图》诗:“神襟軼寥廓,兴寄挥五絃。”
- 基本含义
- 指人的胸怀、心胸,形容人思想开阔、胸怀宽广。
- 详细解释
- 神襟一词源自《礼记·中庸》:“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其中“畏圣人之言”即指“神襟”。神襟形容一个人内心的胸怀宽广,思想开阔,能够接纳不同的观点和意见。
- 使用场景
- 神襟常用于形容人的胸怀宽广,思想开放,能够容纳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胸怀宽广,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狭隘心态。
- 故事起源
- 《礼记·中庸》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其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和道德准则。其中提到了君子有三畏,其中之一就是畏圣人之言。后来人们将“畏圣人之言”概括为“神襟”,形容人的胸怀宽广,思想开阔。
- 词语结构
- 神襟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神”和“襟”。其中,“神”表示心灵、思想,而“襟”表示胸怀、心胸。
- 例句
- 1. 他的神襟广阔,能够容纳各种不同的观点。2. 只有具备开放的神襟,才能接纳新的思想和观念。
-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神襟”理解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将“神”想象成一个开放的大门,而“襟”则是一个宽广的胸怀。这样可以帮助记忆“神襟”表示一个人胸怀宽广、思想开阔的含义。
-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等来进一步了解和理解神襟的含义。同时,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接触不同的文化和观点来培养自己的神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有着宽广神襟的好朋友,总是乐于帮助别人。2. 初中生:只有具备开放的神襟,才能够在多元文化的环境中融入。3. 高中生:他的神襟广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4. 大学生:大学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神襟,使其具备开阔的视野和批判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