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放洋一般用于形容个人或商人到海外或外地谋生或经商的情况。也可以用于比喻一个人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尝试新事物,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 例句
- 1. 他放洋去了美国,开了一家很成功的公司。2. 我的爷爷年轻的时候放洋到东南亚谋生。
- 基本含义
- 指远离家乡,到海外或外地谋生或经商。
- 基本解释
(1).谓船只离开港口经远洋航行至国外。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 广州 自小海至 溽州 七百里……商船去时至 溽州 少需以诀,然后解去,谓之放洋。” 孙中山 《中国内乱之原因》:“﹝ 陈廉伯 ﹞所领的护照,是预备第二批军火到的时候才用的,后来果然有第二批军火由 欧洲 放洋。”
(2).指乘船出海。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 大观 末,( 任宗尧 )从尚书 王寧 、中书舍人 张邦昌 使 高丽 ,为上节人,至 四明 则放洋而去。不十日, 四明 忽传副使舶坏,众为痛之。”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龙神需舍利经文》:“ 元丰 初, 安燾 厚卿 、 陈睦 和叔 二学士,奉使三 韩 ……放洋之二日,风势甚恶,海涛忽大汹涌,前后舟相失。”
(3).旧时指出使外国或到外国留学。 巴金 《沉落》:“你知道 云先 今天放洋么? 云先 平日很用功,所以有这个报酬。”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当他出国放洋之日,送他一部《孽海花》。”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放洋现象,以及中国人在海外谋生或经商的经历和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要长大了放洋,去看看世界的其他地方。2. 初中生:我梦想将来能够放洋,去国外留学。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够放洋到国外读大学,开拓自己的国际视野。4. 大学生:毕业后,我计划放洋到国外工作,体验不同的文化和工作环境。5. 成年人:我有一个朋友放洋到美国,现在在那里开了一家很成功的公司。
- 故事起源
- 放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西游记》中。故事中,孙悟空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天地,离开了花果山,放洋到了东海龙宫。后来,这个成语逐渐被人们用来形容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或经商的情况。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海边,远离家乡,向着海外放飞洋洋自豪的心情。
- 词语结构
- 放洋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放”是动词,表示离开;“洋”是宾语,表示海外或外地。
- 详细解释
- 放洋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放指的是离开,洋指的是海外或外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离开家乡到海外或外地谋生或经商的情况。放洋强调了一个人要有冒险精神和追求更好生活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