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旱母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母亲为了孩子的利益而付出自己的一切。可以用于表达对母爱的赞美和敬意,也可用于形容其他人为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吃苦受累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旱母这个成语来赞美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奉献,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激和敬佩。
- 例句
- 1. 妈妈为了供我读书,每天早出晚归,真是一位伟大的旱母。2. 她为了照顾病重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旱母。
- 基本含义
- 旱母是指在旱灾时期,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自己忍受饥饿的形象。它比喻母亲为了孩子的利益而自己吃苦受累。
- 基本解释
即旱魃。古人亦用以讽刺当地统治者。《梁书·南浦侯推传》:“出为戎昭将军、 吴郡 太守。所临必赤地大旱, 吴 人号‘旱母’焉。” 元 李俊民 《扫晴妇》诗:“见説 周 人忧旱母,寧知 东海 无冤妇?”参见“ 旱魃 ”。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母以子贵”、“母仪天下”等,以加深对母爱和家庭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妈妈每天都为我做好吃的饭菜,她是一位伟大的旱母。2. 初中生:我妈妈为了供我上学,每天早出晚归,真是一位伟大的旱母。3. 高中生:她为了照顾病重的丈夫和年幼的孩子,成为了一位真正的旱母。4. 大学生:我妈妈为了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一直默默地支持我,她是一位伟大的旱母。
- 故事起源
- 旱母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中的《旱母》故事中。故事讲述了一个母亲在旱灾时期为了保护孩子而自己忍受饥饿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奉献精神。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母亲在干旱的环境中为了保护孩子而自己忍受饥饿的场景,以此来记忆旱母这个成语的含义。
- 词语结构
- 旱母是由“旱”和“母”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复杂的结构。
- 详细解释
- 旱母是由旱灾和母亲两个词组成的成语。旱灾是指长时间没有降雨的天气造成的干旱情况,而母亲则代表着母爱和无私奉献。旱母比喻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自己忍受饥饿、艰苦的生活。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母亲为了孩子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