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使用场景
- 外家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与自己无关的人或事物。比如,当你在讨论某个与你无关的人时,可以用外家来形容。另外,外家也可以用于提醒自己,与自己家庭、亲属无关的事情不需要过多干涉或担心。
- 例句
- 1. 我们要关注自己的事情,不要过多干涉外家的事情。2. 这个问题与我们无关,是外家的事情。
- 基本含义
- 指与自己家庭、亲属无关的人或事物。
-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家庭、亲属相关的成语,如“本家”、“外公”、“外婆”等,来扩展对家庭关系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和他是外家,我们没有血缘关系。2. 初中生:外家的事情不要过多干涉,专注自己的学习更重要。3. 高中生: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被外家的意见左右。4. 大学生及以上:在工作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与外家的关系,保持良好的合作和沟通。
- 故事起源
- 关于外家的具体故事起源尚不明确,但外家作为一个成语,已经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在古代社会,家族观念非常重要,人们对自己家庭、亲属的关系非常重视。因此,与自己无关的人或事物就被形容为外家。
-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外家”与“外人”联想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外家就是与自己无关的人或事物,而外人也是与自己无关的人。
- 词语结构
- 外家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外”是形容词,表示外面、外部;“家”是名词,表示家庭、亲属。
- 详细解释
(1).泛指母亲和妻子的娘家。《东观汉记·吴汉传》:“﹝ 吴汉 ﹞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 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以分与昆弟外家。”《晋书·魏舒传》:“﹝ 魏舒 ﹞少孤,为外家 宁氏 所养。 宁氏 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 魏 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
(2).指外戚。《史记·吕太后本纪》:“ 吕氏 以外家恶而几危宗庙,乱功臣。”《后汉书·崔駰传》:“ 汉 兴以后,迄于 哀 平 ,外家二十,保族全身四人而已。” 李贤 注:“外家,当为后家也。”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三:“谓自古戚里侵权,便为衰世之象;外家干政,即是亡国之本。”
(3).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犯者刑及外族” 元 胡三省 注:“男子谓舅家为外家,妇人谓父母之家为外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先太夫人外家 曹 氏,有媪能视鬼。”
(4).指男子于正妻之外在别处所置之妾。 梅阡 《骆驼祥子》第一幕:“这些日子老爷子又弄了个‘外家’,还瞒着我,当我不知道呢!” 赵孙诒 《遣兴录》:“你父亲在世之时有一个外家,老身就是你父亲的外老伴儿。”
(5).谓儒家六经以外的传记杂说等。《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臣幸得以经术为郎,而好读外家传语。” 司马贞 索隐:“ 东方朔 亦多博观外家之语,则外家非正经,即史传襍説之书也。”
(6).指外家拳。《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武当拳是 明太祖 洪武 爷留下的,叫作‘内家’;少林拳是 姚广孝 姚少师 留下的,叫作‘外家’。” 陶成章 《浙案纪略》:“当 明 之世,有 少林寺 者,聚徒传拳术,名闻海内,称曰外家。”参见“ 内家拳 ”。